文艺创作“深扎”需丰富的“沃土”

13.10.2016  18:49

  在过去的两年里,“深扎”正在成为全国文艺界的流行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对全国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两年来,文艺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纷纷走进基层“采、创、送、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为人民服务”正在成为文艺工作者自觉的实践。(10月13日 《人民日报》)

  如今,中国的文艺创作成绩斐然,以更加接地气、聚人气的方式,创作了更多让人喜爱和青睐的文艺作品。文艺创作的成果如何,水平如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文艺创作的角度进行衡量,看其是否能够“以人民为中心”。肯定的说,只有文艺作品“深扎”,才能让文艺作品永葆生机和活力,而这则需要丰富的“沃土”作为铺垫。

  众所周知,在人民群众中间,存在着不计其数的文艺作品素材。不过,这些作品素材存在于群众身边,由于过于普通和寻常,甚至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假如,文艺工作者具备“走进去”的觉悟和“融进去”的情怀,就一定能获得组织的支持,真正“沉下去”搞创作。从这个方面而言,长期以来基层环境中并不缺乏文艺作品素材,关键是能否被挖掘,能否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在基层人民群众中间,则有必要培养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沃土”,从而为文艺作品创作提供“灵感的源泉”。

  不可否认,“浮躁”曾是困扰中国文艺界的一个顽疾,那么在“深扎”开展两周年之际,“沉静”就是中国文艺界的新风尚。对于文艺家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与生活对接,和群众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和融合,仔细洞察生活的点点滴滴,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在群众中间,到处都有文艺作品创作的丰富“沃土”,关键是文艺创作家应该主动发掘,用心去品味生活的真实味道,从而确保创作作品更加接地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正是一个文艺创作者的基本素养,只有真正在丰富的“沃土”中耕耘,才能不断催生更多的文艺精品,让文艺作品更加喜闻乐见。

  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多文艺家非常渴望走进生活深处,汲取创作灵感与素材。但“深扎”却苦于不知和谁对接,也难以处理日常工作与定点采风的矛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那么,对于各地的文化管理部门而言,就应该在丰富的文艺创作“沃土”和文艺艺人之间,架起一座互通有无的桥梁,确保沟通协调制度的常态化、规范化。艺术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只有将“深扎”定位于丰富的“沃土”中,文艺作品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文艺作品应该“深扎”,但应该植根于丰富的“沃土”中,才能提炼出富有内涵和价值的作品。我们相信,在文艺作品创作之路上,将会有更多的文艺创作者主动作为、积极努力,让文艺作品之花开的更加鲜艳和美丽。 (荔城区委文明办 小柯)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