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闹市3处文物建筑被拆 认定严重破坏文物事件
城直街33号,原本是一栋三进古宅(市民供图),如今,门脸和一、二进已被拆
海峡网7月30日讯(记者 李熙慧/文 包华/图)“闽之有城,自冶城始”。冶山是福州最有历史的地方,也是福州地下文物埋藏最多的区域之一。鼓楼区今年计划启动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整治,建设古迹公园。
可前日,福州文史爱好者薛先生带朋友前往鼓楼区的冶山游览,意外发现冶山南侧两栋文物建筑因施工被拆。海都记者走访时还发现,鼓楼区龙山巷一处文物建筑也被拆了。记者调查发现,这三处被拆的文物建筑,有两处已消失数年,但省文物局毫不知情,名单资料仍在全省文物档案中。
福州市文物局等调查后,认定这三处古建筑被拆,是严重的破坏文物事件,将上报省文物局,具体处理意见,要等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决定。
老宅被工地包围 拆得看不出原貌
薛先生说,2012年8月鼓楼区模范小学在城直街进行征地拆迁,当时他对老街拍照留影。现在工地内的这栋宅子门牌号是城直街33号,当时并不在拆迁之列,属于原址保护的建筑。能补天巷46号是一栋清代建筑,也属于保护之列。
鼓楼区城直街,原来可以通到冶山脚下,登上石头台阶就能看到“冶山古迹”石刻和一口宋代古井——中井。“冶山古迹”摩崖石刻是清嘉庆年间福州郡守何茹莲所书。可记者近日来城直街,却看到此处成了断头路,无法通往石刻,能补天巷的尽头变成工地大门。
记者进入工地,工地北侧紧邻冶山,薛先生描述的那栋残缺一半的老房子就在这里。老宅保留着完整的一进,有一栋二层小楼,单从现在的模样,已经无法分辨出原有格局。被拆掉的部分露出高大的马鞍墙和圆弧形的侧门等。房前堆放着钢筋、搅拌机,几名工人在干活。记者本想绕到房子的西侧,找到上山的路,但被工地安全员阻止。
因为没有实地查看,无法确定这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现状。
记者在卫星地图上找出了城直街33号、能补天巷46号所在位置,对照现状,发现能补天巷46号就在现在的工地内,目前已完全被拆除;城直街33号就是工地内的老宅,也被拆了一半。
两栋被拆古建筑,已列入文物名录
家住鼓楼区的陈先生,向海都提供了一份拆迁前的影像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到城直街33号、能补天巷46号被拆前的模样。
城直街33号,曾住过一姓武的同治年间的道台。老宅原本的结构是三进构成。记者在工地内看到的二层小楼,就是老宅的最后一进。第一进和第二进的一部分,都已被拆。
能补天巷46号,从陈先生提供的照片可见房屋建造讲究。
记者在省文物局公布的一份“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发现城直街33号和能补天巷46号均在列,属于已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受《文物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