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

22.05.2014  19:13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成都文殊院,始建于884年。即古益州信相寺,又名信相院。南宋时增建。明代两次翻修,改建各主要殿堂,奠定了现有规模。1644年毁于兵燹。1697年重建后始改今名文殊院。1702年颁赐《药师经》、《金刚经》,康熙皇帝御书“空林”匾额,故又名“空林堂”。院中现有各石大柱建筑的主要殿宇及铜造像,都是清嘉庆、道光年间的住持僧本圆重行募化扩建的。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整修。1953年文殊院与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新都宝光寺等同样得到保护和修缮。“文化大革命”时,院中文物受到严重破坏和损失。1983年,文殊院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1988年,新建千佛和平塔。该院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是佛教活动场所和旅游胜地,还办有空林佛学院,培养德才兼备的僧伽人才。

[寺院胜景]

 

三门和天王殿

凡寺院的前门称为“三门”或“山门”。塑有四大天王之殿宇,称“天王殿”。殿高8.30公尺,广三间。一七零六年(清康熙四五年),慈笃方丈任内创建。一八二一年(道光元年),本元方丈任内重建,加树硖石大柱一十二根,三门外左右“”字场中所嵌石刻镂空蟠龙,雕镂粗壮,气魄大方。山门上悬一八三零年(清道光一零年·庚寅)卞永式书“古信相寺”黑地金书横额,显示寺历,左右门联木刻。

殿中央供铜铸弥勒佛坐像一龛,高一公尺七,(一八二九年所铸十五尊之一)龛上悬“兜率陀天”黑地金书大匾,龛联与大匾皆嘉道间广汉人张怀泗所书;天王殿中因供有弥勒,故又称“弥勒殿”。弥勒龛后供铜铸接引佛立像一龛,高二公尺(一八二九年所铸十五尊之二)、龛上悬“极乐世界”黑地金书大匾,龛联亦张怀泗书(安接引佛即阿弥陀佛)。殿内门口左右彩塑金刚力士坐像各一尊,商二公尺三(泥塑)。殿中左右彩塑天五坐像各二尊,即四大天王,各高三公尺三。体积宏伟庄严而不猛,是院内最大的造像。

殿上现尚存“大清道光元年辛已岁仲冬月二十五日(左向),空林堂住持本圆超协同两序大众重建(向左)”字迹。

跨进三门,弥勒菩萨笑脸迎人,和颜悦色,金刚、天王,怒目圆睁,耀武扬威,一瞬间随着宗教艺术的表现,而使人顿生两种不同的感觉。隋薛道衡泷钟山开善寺时曾问:“金刚何为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所以悲慈六道。”(见《》)由此可见寺院中的“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低”,早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即已如此设置。

文殊院中各殿宇均甚宽敞,惟独此殿窄狭,殿内龛坐相连,距离极近,人多拥挤,周转局促,而殿基左右却多有余地。此设计者当时有忌如此为之,而使殿内物体距离相逼,不能一览全收(收入眼敛),抬头观望,则仰之弥高,愈近愈大,使人产生“错觉”,而更显出造像体积宏伟的效果。过去昭觉寺中天王塑像,较此体积为大,因其殿广五间,视线放散,距离愈远则愈来愈小,故无此感觉。又曾见外地寺中天王造像,有用待立姿势昔,因受殿顶限制,不能伸展,纵高丈六,亦只得其高,而不显其伟。因此一丈六尺高的立象,反而不及这一丈高的坐像魁梧。坐像比例合度,确能显出又高又大效果,这是设计师的经验,也是文殊院的特点。

接引佛龛左右,附祀彩塑造像二龛,一为给孤长者,一为陀太子(作土地、龙神者误)。

文殊院内各殿、堂中所有主要造像,大部神情庄严,衣带生动,以此殿为例,可见当时承担设计、制作的匠师, 各具相当高的技艺和经验。

三门和天王殿

此为第二进,正向接引龛,与左右钟鼓二楼,遥相辉映,因供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故名。殿广五间,进深三间,高10.56公尺,单檐歇山顶,正脊中砌宝顶,四角起翘,舒展轻快。殿内树立硖石大柱十根。两次间,装间场二道,隔分成东西两梢间。前檐明间,开欢门,装板门;两次间各装十抹死扇槛_;两山间各装九抹死扇槛_,棂子均有花纹。后檐柱内,明廊宽敞,明间砖场封固,设韦驮龛;两次间辟道口,各装四抹隔扇;两梢间各装三抹隔扇,西梢间(又称耳房)内立有石刻《文殊院建置源流并田亩谷石数目碑记》一块。

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六年·丁丑)慈笃方丈任内创建;一八五一年(嘉庆二零年·乙亥)本元方丈任内重建,加树石柱。殿中供铜铸观音(一八二心年铸十五尊之四)、文殊(一八二九年铸十五尊之五)、普贤(一八二九年铸十五尊之六)三大士骑像一龛。三大士像各高一公尺五;花冠、缨络、坐骑,严肃飘逸,金光闪烁, 见者起敬。殿中悬“佛眼垂青”泥金大匾:后在大龛左右增设泥塑文昌帝君、关圣帝君二龛。

殿后明廊宽敞,明间供铜铸韦天将军(旧称“韦驮”)一龛(南向),高二公尺(一八二九年铸十五尊之七)。

大雄宝殿

此为第三进,是院中庄严肃静重地。殿广五间,进深四间,高10.56公尺。单檐歇山顶,正脊中砌宝顶,檐角起翘,巍峨壮丽。两山垒砌厚场,殿内树硖石大柱十根。前檐明、次间,装隔扇一十八抹,隔心与裙板各半:裙板剔地起周蝠、磐形图样,偕“”“”二宇之义:东西两梢间,各装二抹槛,棂子图样与隔扇相同,全部隔心,剔透玲珑,镶嵌工整,花样繁多;是清代小木作工人精心规划之作。后檐明间,装六抹隔扇,裙板朴素无华;两面三刀次间砖砌槛场,各装五抹活扇槛,棂子制作亦精。殿中承尘,彩绘藻并,下悬全金“汲引人天”和黑地金书“唱和雷音”大匾,地嵌青砖,整齐清洁:入冬满铺棕荐,科暖夏凉,整个殿宇,轩敞明朗,是文殊院的重点建筑,又称大殿。

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六年·丁丑),慈笃方丈任内创建:一七四一年(乾隆六年·辛酉),丈伯方丈任内重建:一八一八年(嘉庆二三年·戊寅),本元方丈任内再次扩建,加树石柱。

大龛中供铜铸释迦牟尼佛坐象一尊,高二·六四公尺(一八二九年铸十五尊之八),妙相庄严,是一八二九年听铸十五尊中之最高大者。左右侍立迦叶(一八二九年铸十五尊之九)、阿难(一八二九年铸十五尊之十)二尊者,各高二·一四公尺。龛内释迦佛坐前供三十二臂观音(即大悲观音)坐像一尊,高一·三二公尺(一八二九年铸十五尊之十一)。龛前装巨大玻璃,为一九一九年,住持僧明正宗观设置,是当时成都罕见之物,从上海运来,颇多周折,不说过三峡艰难,单说当时由重庆到成都,步行须半月之久。

大龛左右,各供缅甸玉佛一龛,左龛玉佛,是一九二三年四月,院僧性麟和尚,远从缅甸请回者,空林八观中之“缅玉敷龛”即指此;(“空林八观”之二)右龛玉佛,是一九三八年,院僧登云和尚,从缅甸大金塔清回者。此外,宸经楼与法堂各供有玉佛一尊,是由本市尧光寺、十方堂移入的,院内现共有玉佛四尊。

说法堂

是为第四进,相传基地即古信相寺遗址,二杉恰在其前,堂广五间,进深三间,高一二·六零公尺,重檐歇山顶,脊中立宝顶,八角玲珑,下檐明廊环绕。前檐明间,悬黑地金书“说法堂”额子,装六抹隔扇,两次间,装四抹死扇槛。两山封固,无门,左廊间悬大梆。后檐明间,内退二柱,砌砖场一堵,复设韦驮龛,两次间,砌槛场,装三抹死扇滥,左右形成“”字道口,装隔扇,前后通达,堂中砖砌成坛,正中壁间嵌清圣沮(康熙帝)书“空林”及“临米芾《海月》寺”石刻。一六九七年(康熙三六年·丁丑)慈笃方丈任内创建:一八零七年(嘉庆一二年·丁卯)第六代住持僧铁峰达慧任内重建,并书门额“说法堂”及柱联。堂中供有各类造像八十三尊,其中铁铸戒神十尊,高约一公尺左右,传为宋以前所造,是唐信相寺唯一遗物,各像带有北齐风格,与天龙山造像相近似,是院中最古的造像。堂中央宝盖下,供脱纱药师佛一龛,高九十公分:左右供脱纱药大将十二龛,各像高六十公分,制作极精:沿左右场院设龛供十八尊者(即十八罗汉):十八伽蓝:二十四诸天像,都是一六九七年创建时塑造,各像泥塑全身金身,《文殊院建置源流碑记》中所云“像设庄严,咸臻精妙”;这六十尊像,即其中之一部分。

过去传戒时,戒坛即没于此堂内,外间超荐佛事,亦在此堂之内举行。外间超荐佛事,即《追远嘱后记》中之所谓“应赴经忏”之事,有时则直接往丧户家中举行;文殊院接受外间超荐佛事,是从一七七九年后,第五代住持僧天晓见任内开始的,直至成都解放时止。

戒坛上原先陈列有红柒牌匾(俗称为“高脚牌”)六对,上刻偏体宋字“圣旨、奉旨回山传戒、赐文殊禅院、钦赐御书空林、钦赐龙藏、万寿无疆”黑字(各二块),传戒时排列戒堂外左右,这类封建遗物,和过去官员升堂或出衙时所用的一样,都是炫耀和显示其地位的虚荣之物。堂后复供韦驮一龛,泥塑金身,高二公尺,一六九七年创建时塑造,“咸臻精妙”,然比例不称。与挂单僧所造者同一造型,而各具优劣。

宸经楼

是为第五进,楼高二层。宸经楼简称“经楼”,是储藏南、北藏经及重要文物之处。面广七间,进深四间:高一五·八四公尺;单檐悬山屋顶,脊间正吻作鳌鱼形;两山垒砌坚厚高场,上层山场间开小洞,装玻璃门;全栋共用硖石大柱四十八根。止层为宸经楼,亦称藏经楼,由西山场外设扶梯辟楼门以登,前檐明、次间,统装死扇隔扇,棂子花饰统一。下层从中沿东西向,隔断为前后二部,开二门串通。前半部南向,为大法堂;是过去讲经说法之处,广三间,中设法堂:两次间为东、西大客厅,各广二间,是过去接待上宾之处。后半部北向,明间为甘露堂,广三间,设佛龛,偶设便宴:两次间为东、西二丈室, 各广二间,为住持僧及重要执事僧住处。前檐明间悬“宸经宝楼”黑地金书大匾额,装一十二抹隔扇,两次间,各装活扇玻璃槛。前、后檐柱内,明廊宽敞,从两山场院间辟券门, 内外通达;前廊让二券门,与东西廊道相接,后廊间二券门,东通寂寥轩,西达含元殿;前后檐柱,从台阶直耸达檐口,峥嵘宏伟;前檐柱上石刻兽形斗拱,柱础雕琢花纹,正中六柱间凿成联文,富丽堂皇,是院中最高大而坚固的一幢建筑。楼后余地,砌花台,莳花木。按总体布局,建成形壁一堵,与楼前殿、堂、廊道、两厢建筑及街南照壁相连,构成一组廊屋周匝的建筑群。

[当今住持]


宗性法师图片集

宗性法师,1973年生,重庆潼南人。1990年出家。先后在重庆佛学院、四川省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学习并获佛学硕士学位。现为文殊院方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成都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市人大常委。主要著有《中国禅宗初创期的念佛论》、《佛法中“四摄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社会价值》等。

[交通通讯]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文殊院街15号

邮编:610017

电话:+86-28-86930421

网址: http://www.kongl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