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赶考”文明路 武平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03.03.2015  10:16

  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武平县与全国167个城市一同被列入新一轮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列入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先决条件。其实,2006年起至今十年间,武平县一直在文明路上“赶考”: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2011年12月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县城称号,成为闽西首个“全国文明县城”。之后,每年严格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标准,积极开展争创工作。

  “经济欠发达县更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才更有利于推动物质文明。”武平县委书记王建生说,“作为财力相对较弱的县份,只要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坚持统筹兼顾,同样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

  一直以来,武平县持续探索经济欠发达县文明建设之路,提出“让文明永驻边城”的口号,着力打造“实力武平、宜居武平、幸福武平”,全力提升市民素质,如今在迎接文明创建考核紧要关头,再次提交了一份满意答卷。

  梁野山下,平川河畔,十年奋进,气象一新。38万群众,亲眼见证并感受着这座城市因文明创建发生的变化。

  

多姿多彩的广场舞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精神之花催生“武平速度

  事实证明,精神文明建设先行是能够促进其他工作“越来越行”的。数据显示,武平县连续四年在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七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其中财政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武平用了20年时间使财政收入过亿元,用了10年时间突破2亿元,用5年时间实现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去年财政收入增幅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武平县突破瓶颈,大力实施“项目强县”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实力武平”建设。突出“绿色宜居”特色,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永武高速、古武高速、武平大道等一批交通重点工程陆续建成通车。滚动实施近百个城建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大板块和城市综合体,完善公园设施建设,城市形象持续提升。目前,城区绿地覆盖率达41%,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5平方米。同时,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促进了武平县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执政为民,行政行为得到规范,机关效能显著提升,法制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规范守信……

  璀璨的精神之花催生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不锈钢、新型显示两大产业“无中生有”,机械制造、矿产品深加工、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有中生新”,产业生态两全其美。有着“全国林改第一县”美誉的武平,十多年来一路高歌,走出了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之路。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