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引领生活新风尚 漳州市创城新变化观察

22.12.2014  12:31

  

  创建文明城市给漳州带来诸多可喜的变化。这是一对父子在市区郊野公园开心地“玩足球”。 记者 蔡文原 摄

   核心提示>>>

  是一次城市“牛皮癣”的专项整治,让老百姓居住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或是一个公园广场的免费开放,让阿姨大妈茶余饭后有了跳舞的好去处;还是一份文明餐桌行动倡议,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新风尚在这里蔚然成风?积跬步方能致千里,积小流所以成江海,也许我们还不曾留意身边这些细节变化,但毋庸置疑,点滴文明的累积正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3年来,漳州始终把创城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持之以恒抓创建,坚持不懈促提升,保持了良好的创建势头。

   市容环境变整洁

  冬日的漳州,许多树木还是郁郁葱葱。行走在大街小巷,但见马路宽敞整洁,绿化修葺整齐,交通井然有序,城区环境面貌一新,处处洋溢着文明气息。此情此景,无论是老漳州还是新青年,都会情不自禁发出赞叹。

  感慨的背后,是漳州市深化环境专项整治的决心。在创城过程中,漳州市加大城市环境“脏乱差”整治力度,今年又启动了城区环境和“两违”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环境整治全覆盖。市容市貌方面,常年开展占道经营、卫生保洁、非法营运等14类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去年拆除市区1100多块两万多平方米户外广告牌,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强化噪声、油烟“两污”治理,还民众清新宁静空间;对占道经营和马路市场进行坚决取缔,合理规划市区餐饮业的布局;增设停车位2000余个,有效缓解市区停车压力。农贸市场方面,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加强对各市场基础实施的改造升级,组织实施121项整改项目,开展文明农贸市场评选活动,规范经营秩序。文化市场方面,检查文化经营单位1.8万家次,取缔无证照经营55家,取缔游商、地摊187处,集中销毁非法出版物23万多件,删除网吧低俗信息500余条、非法单机游戏1700余个。

  加强管理也是优化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漳州市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城管指挥中心,将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内河水务等17个方面纳入城市综合管理。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7月份已投入运行,进一步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专业信息采集队伍巡查问题、城管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专业部门联动处置的“大城管”工作格局。

   城市功能趋完善

  3年来,漳州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市容市貌,当创城理念融入项目建设时,也带来城市载体功能的日趋完善。漳州市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优化人居环境的硬任务,实施城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开展城市绿化、观景风貌、道路交通等十大工程,累计完成投入380亿元,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形象品位。

  ——扎实推进绿化设施建设。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漳州市已建成3处郊野公园和13个生态公园,新增城市片林340亩,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4%,道路绿化率、达标率达到95%和80%以上,基本实现“步行300米见绿、1000米达园”的绿化蓝图,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扎实推进市政设施建设。实施市政配套优化工程,三年来完成九龙江大桥建设、胜利路立面装修、内城河整治等20多个项目建设,完成万达广场、火车站及广场等20多个片区夜景工程,城市污水处理率89.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85%,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观景风貌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交通设施建设。三年多来,新、扩、改建城市道路116条、285公里,市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8.6平方米;新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50辆,人均公交车达到8标台;投资5800万元建成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中心,实现城市交通智化调度指挥。

  ——扎实推进文体设施建设。以承办省运会为节点,投入13.67亿元,兴建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重竞技馆、老年人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维修改造23个中小型场馆。建成漳州古城(一期)、林语堂文化园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一批社区文化活动室、体育运动点,规划建设市级“三馆一院”(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和大剧院),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来源:漳州新闻网 )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