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游从改变不良陋习开始 拒绝不文明旅游
暑期是旅游高峰季。热爱旅游的江女士和同事一行16人,准备8月去台湾旅游。
为更多地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江女士特意参加了行前说明会。
“在台湾坐车不能吃东西,行车要系好安全带,出租车夜间车费加价,乘客要求打开后备厢,也要加钱。”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导游之一的黄玉麟,耐心地为准备出发的游客们介绍。
“以前出门阅历少,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等时有发生。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出门次数也增多,这几年福建游客的文明程度一直在提高。”黄玉麟是福建省中国旅行社高级导游,从事导游工作已有31年。他表示,通过行前电话、短信提醒、行程说明以及具体情境下的实时提醒,他带领的出境团队游客们的表现已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领队在出境旅游活动中不仅需要扮演服务员、监督员、协调员等角色,还更需要扮演文化使者、教育者以及团队领袖等角色。当然,为让客人能够听从领队安排、劝解,领队还应发挥其团队领袖的作用,以身作则,给客人树立良好的榜样。”黄玉麟说。
目前,福州市委文明办要求各组团社将《大陆居民赴台游文明行为指南》作为合同附件一并签订。每次赴台游前,赴台游组团单位要认真做好赴台游文明行为规范教育。江女士认真地在《游客文明旅游承诺书上签字》,承诺不随地吐痰、不讲粗话、不插队、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教育孩子要文明,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我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小孩好榜样。”
“国家形象受影响,个人尊严也就无从谈起。”驴友朱莹表示,出游时,在做别人典范的同时,也要善意提醒他人。
“比如在参观教堂和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有一些在外国宗教文化里比较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去坐、去摸。有时会看到一些中国游客,可能是因为不懂西方宗教习惯和文化禁忌,就随便地坐在那里,可能会引起外国人的一些反感。”
一次在泰国,导游对自助餐“多次少取”的规定过反复强调,但还是有客人一次就取了六盘虾。未等朱莹开口,同行的一位客人先表达了不满:“领队已强调过,你怎么还这样?丢的是整个团队的脸。”那位客人很不好意思地将虾分给了别人,并表达了歉意。
“没有一位游客愿意给人留下不文明的印象。”资深导游Nana谈到,“不文明的是个别现象。有些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行为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到别人的国家或地区,要学会入乡随俗,把平时的生活习惯克制一下。”
比如说福建人说话大声这事,和福建的地域生活方式密不可分。“在我们福建的山沟沟里面,那可能要隔着沟对话,大嗓门就练出来了。走出去的时候,看到有趣的事,一激动,就大起嗓门了。比如西北地区的人用旱厕,没有便后冲水的习惯,说这是节约水。所以很多时候是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个人行为与当地文明冲撞。”
“那次在新加坡,洗完澡,穿上大短裤,拉开门喊隔壁房间的朋友过来打牌,结果被经过的其他客人白眼。”游客阿坤说,“事后一想,这都是平时的生活习惯,随性惯了,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不文明。”
“出境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并非只是在旅游中表现出来,日常不良习惯是导致旅游陋习的根本原因。行为习惯的改变不是短时间能够达到,文明素质的提升是通过不断教育达到的。”省委文明办有关人员谈到,“文明应该是一个必修课,从基础教育开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加强涉外礼仪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预防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必要措施和手段。”(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