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遗产,添彩美丽福建 ——福建省第九个文化遗产日活动争奇斗艳

24.06.2014  11:03

省政协陈绍军副主席(中),省文化厅陈秋平厅长(左)、陈吉副厅长(右)参观非遗项目展示

天后宫妈祖巡游

天后宫妈祖巡游

采茶灯展演

连城提线木偶书法展演

汀州大酒壶舞蹈展演

龙岩青狮展演

 

6月14日上午,福建省“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在福州三坊七巷拉开序幕。省政协副主席陈绍军,省直有关部门领导,福州市、龙岩市政府和福州大学领导出席了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并为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颁发证书。省文化厅陈吉副厅长主持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陈秋平厅长致辞。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于2005年12月决定,从2006年开始,每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省各级文化文物部门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和“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以“传承文化遗产,添彩美丽福建”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福建省“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主要舞台,启动全省的系列活动。

启动仪式由福建省文化厅、福州市人民政府、龙岩市人民政府、福州大学主办,福建省文物局、福建省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博物院、闽台文化交流中心、福州市文新局、龙岩市文广新局、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共青团福州大学委员会承办,福州市群艺馆(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龙岩市艺术馆(龙岩市非遗保护中心)、三坊七巷管委会、各县(市、区)文广新局协办。

启动仪式后,在三坊七巷相继开展闽台非遗习俗展演、“敦宗睦族、蔚然深秀——闽台宗祠楹联书法展”、龙岩非遗专题展、福州非遗庙会、福建非遗出版成果展、福建非遗主题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展演活动。这些活动多姿多彩、亮点颇多,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亮点之一,省市联动、深入基层。省文化厅与福州、龙岩两市政府联合举办专题展示,将精品非遗送进坊巷,让基层群众受益。同时,在福州大学举办福建非遗主题摄影展和非遗讲座。

亮点之二,参与人员广泛、闽台特色鲜明。不仅有福建非遗传承人和大学生参加非遗展演、展示,还有台湾书法家和信众参与闽台非遗习俗展演和书法展。

亮点之三,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既有来自福州、龙岩的非遗项目展演,也有大量实物展销与图片展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福建非遗出版成果的首次集中展出,融动态展演与静态展示于一体。同时,穿插在各类活动中的DIY互动体验,为广大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共享保护成果创造了生动活泼的条件。

亮点之四,阵容宏大、场面壮观。系列活动在福州多个地点同时举办,有600多位传承人和演职人员参加。尤其是来自龙岩的客家文化,是多年来首次在省城亮相,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文化体验。

此次系列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坊巷,使文化遗产保护与城镇化同步,培植城市的文化根脉,唤起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记忆,共叙乡愁。

两岸合作,习俗展演与书法展览凸显闽台元素

福建与台湾地缘关系密切,文化同根同源。在福建省已拥有的35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涉台项目就有97项。妈祖信俗、祈梦习俗、宗祠楹联等,都是海峡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歌仔戏是闽台共有的文化瑰宝。6月14日,闽台非遗习俗展演在福州市南后街举行,妈祖信俗、石竹山祈梦习俗等两岸共同信仰项目的巡游展示,使民众得以集中瞻仰闽台信俗的神圣庄严仪式,感悟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追求;龙岩连城青狮、龙岩采茶灯、游大粽等的踩街表演,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客家文化与闽台非遗的魅力,体味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敦宗睦族 蔚然深秀——闽台宗祠楹联书法展》在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举办,并将持续到6月21日。展方特别邀请两岸150位知名书法家参加,共征集作品200余幅。作品深刻表现了在两岸源远流长的宗祠文化,是对中华民族文脉的继承与发扬,承载着两岸人民的记忆与乡愁。观众在欣赏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同时,也可以充分感受闽台两地传承不绝的崇敬祖先、尊师重教、祖训家规等优秀文化传统。

省市联动,非遗专题展凸显地方特色

6月14日开始,龙岩非遗专题展与福州非遗庙会将在三坊七巷和乌山高爷庙同时上演,这是继2012年、2013年“文化遗产日”期间分别举办“石狮非遗展览周”和“莆田非遗周”活动之后,又一次盛大的地方非遗专题展,将集中两地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展出。

龙岩非遗专题展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水榭戏台和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举办,并持续到6月21日。专题展包括客家文化展演展示、实物展销和图片音像展示三部分,其中展示展演有在水榭戏台上演的闽西汉剧、客家十番音乐、山歌演唱,以及在非遗博览苑展示的木偶书法、漳平茶艺等20多个项目200多人参加;传统技艺的实物展销将在南后街举行,包括了闽西八大干、龙岩沉缸酒、永定万应茶等来自原产地的闽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产品,将以客家人的胸怀,迎接观众的检阅。龙岩作为世界客家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其精品非遗无不彰显着客家人多才多艺、积极进取的开拓创新精神。

福州非遗庙会在福州市安泰文化中心(乌山高爷庙)举行,包括非遗项目展演、非遗知识有奖竞猜和福州市非遗摄影大赛作品展三个部分,共有200多位演职人员参加。闽剧声腔多样、剧目繁多、表演精细,福州评话说唱结合、题材丰富。此外,其他节目也十分精彩,它们都集中体现了福州的地方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

全面展示,非遗出版成果首次集中亮相

6月14日至7月14日,福建省非遗保护出版成果展将在福建省图书馆和福建省非遗博览苑非遗书吧联袂展出。这是我省首次集中展示福建省非遗保护的出版成果,包括了图书图典、非正式出版物、期刊报纸文章、数字音像出版物等251种300多件出版成果,其中图书图典152种,非正式出版物63种,数字音像33种,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我省非遗保护的学术研究、数字化保存等方面的成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出版物中,不乏国家重点文化课题的研究成果,如《福建戏曲文献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获奖项目,《泉州传统戏曲丛书》(16卷)为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福建文化记忆》专题数据库的《闽南文化》(18集)、《客家文化》(12集)等电视文献记录片,为文化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的获奖电视作品。此外,还有《南音生南国》、《闽南文化教材》(丛书)等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普及性读物,以及全省非遗普查成果的汇篇等等。它们都是我省各地和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其辛勤智慧的结晶。在福建省第九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将进行《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杂志的赠阅活动,这本刊物比较集中地展示了近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高校参与,非遗传承日趋年轻化

福建省文化厅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坊巷,使非遗保护落实到基层,使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传承。在各地广泛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坊巷的基础,2012年在全省启动了福建非遗进百个社区、百所学校的合作共建活动;2013年启动文化遗产进高校的合作共建活动,以福州大学为试点,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教育基地,开设各类文化遗产专题讲座,指导高校文化遗产学生社团的活动。

6月10日,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长廊举办福建非遗主题摄影展,展览包括《民俗记忆 文脉传承——古村落摄影展》和《青春非遗——大学生的影像视角》两个部分,有200余位作者的作品展出,时间持续到7月10日。本次摄影展是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教育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一年来工作的集中展示,显示了大学生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和努力。同时,福建非遗主题摄影展还将于6月14日福州市三坊七巷水榭戏台开展,展览内容相同,并将持续到7月14日。

6月10日下午3点,著名漆画家汪天亮在福州大学图书馆明德厅做《丝路大美——海上丝绸之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讲座之漆艺》的专题讲座,向福州大学的莘莘学子讲述海上丝绸之路上流淌的大漆艺术之美。

除此之外,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还与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西安音乐学院合作,于6月14日、15日在古城西安举办两场“南音专场演唱会”。南音是我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也是我省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南音首次赴陕西西安展演,是推动南音逐步走出福建、走向全国的开创之举,值得期待。

(厅社文非遗处)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