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2 文化遗产日) 古籍保护的民间路径

15.06.2014  17:59

从2008年起,福建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省范围的古籍普查工作。仅图书馆等公共藏书机构就拥有60多万册的古籍藏书量,此外还有相当的一部分由民间人士持有。古籍保护对场所、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以说是件""钱的活,当国有图书馆、博物馆都还在如履薄冰的时候,民间古籍收藏又将面对怎样的困难?

张祖仁是一位古籍收藏爱好者,40年多年来,他从旧书摊、古玩店、收藏家处等多种渠道搜集来的古籍有3万多册了, 每一本都让他爱不释手。 (古籍收藏爱好着 张祖仁: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通过古籍、善本能找到丰富的文学营养。) 多年来,张祖仁搜集的古籍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苦恼来了。 古籍经不起岁月的折腾,虫蛀、霉变一次次侵蚀着本来就千疮百孔的古籍。为此,他没少费脑经:反复的晾晒、放樟脑丸甚至喷花露水,效果都不理想。 最后,他干脆直接将书页装在塑料袋里。 (古籍收藏爱好着 张祖仁:作为个人收藏家来讲,不像图书馆比较专业化,坏了还要经过修补,表被,相对来说条件没图书馆那么优厚。) 万般无奈之下,张祖仁忍痛割爱,把一些极其珍贵的古籍捐到了图书馆等机构,给古籍一个更舒适的家。 (古籍收藏爱好者 张祖仁:我们没有专业知识,还要经过学习。用什么方法去修补,最好图书馆能搞个讲座,搞些交流,或者请些行家传授,古籍修复保管能够更进一步。) 看来,在民间的古籍,有个安逸的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图书馆古籍还是民间古籍的保护,都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和古籍修复知识的运用。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郭丹:流落于民间的古籍在保存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只要是有条件的图书馆都可以空出一些保管的空间,让拥有古籍的人,放到图书馆进行妥善保管,这也是抢救古籍很重要的措施。)  专家也指出,古籍修复后,并不是让它们就此束之高阁。修复好的古籍应该以多种方式亮相和流通,比如印刷出版,数字化等。 让古籍发挥出其原本书籍的价值和功用,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古籍的文化价值和功能。 目前,福建已经全面开启古籍征集、保护和使用工作。 (福建省图书馆馆长 福建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郑智明:在省里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有古籍的胶片缩微,还有古籍数字化,古籍的再生性保护,这几种方式我们都采用,这块期待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间来加强,能联合社会的力量共同推进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