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文化遗产富矿 赋能民族复兴伟业

08.07.2021  17:12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从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敦煌研究院座谈到云冈石窟考察,从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留下了一段段动人故事。(7月8日人民日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文物是国家民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历史印迹,是一座历史富矿、文化富矿和精神富矿,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文化遗产传承到自然遗产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持之以恒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发展,有力弘扬了中华文化、增进了国民自信、助推了中华民族复兴进程。

  守好文化遗产富矿,赓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星散在广阔中华大地上、绵延于岁月长河中。重视对文物的保护、传承和利用,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加深了人们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使大家更清楚地懂得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过怎样的路,进而持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发掘文化遗产富矿,涵养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正是根植中华优秀文化沃土,汲取营养、凝聚力量、不懈奋斗的结果。长期以来,党和政府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喜迎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各地充分利用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文物资源,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有力增进了国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

  激活文化遗产富矿,赋能复兴伟业。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遗+扶贫”助力数十万人脱贫奔小康,“非遗购物节”让非遗文化走进百姓生活,建设三大国家公园彰显“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文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以文化遗产“”起来、“”起来,助推百姓日子“”起来、“”起来,不仅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了文化消费需求,而且唤起了深沉的国家、民族文化认同,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莆田文明网 荔帆)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