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涵养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29.08.2019  03:40

  文化是精神食粮,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文化是由人类所创造、又为人类所运用的社会特有现象。乡村振兴的实现,不仅需要经济和物质上支持,更需要文化上支撑。通过建立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养文化人才,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涵养文明乡风,提升农民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智力。

  加强乡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四德”榜建设,着力让凡人善举上榜,为新风正气立碑,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善行常为、孝顺节俭。引领全社会学习模范、崇尚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组织乡村德高望众“名人”讲述家族故事、修订家训族规,开展“家谱、家训、家风”征集传唱活动,对道德礼仪、家训族规进行劝谕和规范。既保留“朔本追源,传承家风家训,倡导仁孝礼义”等传统积极内容,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等新时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应当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依照“取其精华”的标准,对农村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结合实际,制订针对性保护传统文化的法规,加大保障和监管力度。组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月”等重要展演展示活动,大力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项目,结合农村产业趋势,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创品牌,和具有当地文化特色周边产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的实现农村传统文化有效发展。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重点完善农家书屋、文化角的“软件”建设,做好从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培训等,实现“建起来、管起来、用得好”。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制度建设,整合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和互联互通。二是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点单”,在此基础上进行调研遴选,确定设备、物资采购目录进行政府采购,由政府“买单”,对采购产品进行公示与宣传,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重点创作深刻反映乡村振兴实践、农村生产生活、弘扬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同时做好“三下乡”工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好基层文化队伍编制和人员。积极开展村企合作,搭建起乡村与城市的桥梁,带动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开展“基层文艺骨干”大轮训活动,集中选拔以批基层文化骨干接受培训,提升文化服务技能。要重视群众自发性的文艺团体作用,给予其必要的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这些自发性文艺活动走向正规化,形成能够常年坚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进而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让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学好致富技能和本领,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从而焕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才能把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落到实处。(大田县委文明办高上钗)

 

做好乡风文明让农村更加朴实厚重
  乡风文明反映的既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振兴“产文明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