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务必要有文化“范儿”

10.08.2019  09:31

  每年的7、8月份是旅游的旺季。学生放暑假,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一玩,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做法主要目的还是让孩子能够有机会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增长见识,开开眼界。正因如此,当下各地推出各种“文化之旅”的项目。而且,似乎是个旅游景区甚至不是旅游景区,为了吸引游客到此一游还是打着“文化之旅”的旗号。这样一来,“文化之旅”已经脱离了“文化”的“范儿”,更多的是为了吸引游客。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文化旅游必须应该真正有文化“范儿”。

  文化之旅,顾名思义,就应该体现“文化”二字。然而现如今,为了用旅游实现脱贫致富,比较偏僻、落后的乡镇就索性打造成古镇。因此,近年来,似乎全国各地都有所谓的“古镇”。其实很多“古镇”就没有“”的文化氛围,就是修建了仿古的建筑,再加上修建了比较商业化气息的“古街”。这样的古镇,称得上古镇吗?这样的古镇真的有“”的文化吗?

  另外,不少地方,为了打造所谓的“文化”旅游,就不断修建博物馆。这也使得各地的“博物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很多的博物馆都千篇一律地展出看似是古代的画、字、铜器以及当地的发展史等资料。然而,很多展出的物品并非体现的是当地的特色文化,更谈不上有文化“范儿”。甚至一些地方,将新打造的丝绸馆、茶艺馆以及玉器展示馆等所谓的“文化展示馆”完全弄成了商场,成为了很多“带团”导游推销产品的“基地”,这些展出的“文物”成为了导游和商家牟取暴利的“利器”。

  出现以上的文化旅游乱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文化旅游市场的监管不严。对于文化旅游方面的监管,有关部门似乎也是并没有真正行使监管的职权,特别是对一些打“文化”“擦边球”的做法,似乎有关职能部门也难以界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这就助长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文化旅游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游客的文化素养需要提高。没有需求就不会有市场。就拿很多不“”的古镇来说,到了7、8月这样的节假日旅游旺季,依然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很多市民对于旅游是否是文化之旅,古镇“”不“”也都不关心。很多游客到古镇去,也并不是冲着“”文化的氛围去的,更多的游客还是有种过节凑热闹。这些就反映出,游客的文化素养并不高,文化的意识差,文化的欣赏水平低下。这样的一种不讲文化的旅游心态,也促使了很多“”文化旅游市场的存在。

  因此,要想真正打造有文化内涵、有文化“范儿”的文化旅游。一方面,需要有关旅游管理的相关部门,在文化旅游项目的申报、评审以及实施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并且对于已经运行的文化旅游项目进行全方面的监管,发现有任何“假文化”、“不文化”、“去文化”等违背文化旅游初衷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游客的文化素质。这需要各地的旅游管理部门会同教育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加强文化旅游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文化背景知识,让一些没有文化“范儿”的旅游不再有市场。

  另外,对于打着“文化”的旗号,进行各种推销商品、坑害游客欺诈行为,一经查出应该给予严肃的处理,这样才能够维护正常的文化旅游秩序。

  要想打造更有文化“范儿”的文化之旅,需要旅游管理部门的监管,更需要广大游客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够真正让有文化“范儿”的旅游胜地成为游客青睐的目的地。(莆田文明网 李航)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