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应做到“把脉问诊”

08.09.2016  21:19

  9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宁夏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这条主线,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努力助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月6日 新华社)

  在宁夏调研期间,刘奇葆同志的讲话高屋建瓴,对于推进当地文化扶贫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文化扶贫正是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因素,更是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可以肯定,地方领导干部和文化工作者牢牢把握好文化扶贫的方向,坚持做到“把脉问诊”,必然会向着小康目标不断迈进。

  文化扶贫应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如何搞好文化扶贫?发言权在于群众。众所周知,文化扶贫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所盼,正是文化扶贫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尤其是,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都与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对于当地的领导干部、文化工作者来说,就应该真正聆听群众诉求,找准群众的内心需求,将文化精准扶贫和保障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结合起来。在对群众文化需求“把脉问诊”的基础上,不断构建和完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文化惠民的炒年糕校际之,不断帮助群众摆脱贫穷。

  文化扶贫应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优势和特色,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就应该坚持文化与地域特色结合的思路,不断盘活当地的文化资源。对于宁夏来说,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呼应,又保持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由此,应该抓住这个地方的区域个性特色,重视挖掘群众身边的故事,找出原汁原味的文化类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土生土长的文化中,升华地方文化。在文化扶贫过程中,既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更应该充分展现出民族文化的优点和长处。如此之下,就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为文化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

  文化扶贫应充分释放文化红利。文化扶贫的最终目的,正是在于实现脱贫致富,既能群众思想上脱贫,更应该实现物质层面的脱贫。文化的效果和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上,还体现在通过文化的形式,汇聚起脱贫致富的正能量。尤其是,通过文化活动的举办和推广,能够引导和教育群众,培养自强自立、勤劳节俭的品质,让他们坚定脱贫致富的意志。同时,文化活动的举办,能够宣传道德模范,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规,村风村规,从而将脱贫致富的理念送到群众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文化活动的举办,会让群众们获得建设全面小康的精神力量,智慧力量,科技力量,有效防范脱贫之后的返贫,进而培育起农民的文化自信,建设自信。

  文化扶贫的开展,重点应该做到“把脉问诊”,找准文化扶贫的落脚点和着力点,真正在政策制定和推行中,找准贫困的“症结”。文化扶贫的目的,正是在于激发群众的“造血功能”,推动贫困地区享受到平等的文化福利,为实现全面小康注入强大的文化动力。(荔城区委文明办 小柯)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