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校园欺凌 还校园一片清朗
5月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5月10日新华网)
中小学阶段既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也是身体发育和知识增长的黄金时期。每位学生本应好好珍惜,为将来进入大学和今后报效国家打下基础。然而,近年来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现象并不少见,其行为的暴力程度让人触目惊心。一些问题学生对身边同学轻则语言伤害、人格侮辱,重则拳头相向,棍棒相加。让人们不禁质疑当前教育的失败或社会风气的不堪。可以说,种种欺凌,既给原本清朗的校园带来了暴戾之气,也助长了问题学生的匪气,甚至有可能给受害学生带来一辈子的心灵创伤和身体伤害。
尽管校园欺凌的对学生自身、学生家庭和乃至整个社会的危害不言而喻,然而由于行为主体是未成年人,在当前法律体系的宽容和保护下,更是让一些问题学生有恃无恐。再加上有的学校重视不够,简单认为是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加纵容了校园欺凌案件的多发升级。笔者认为,校园欺凌一日不禁,容易受欺负的学生将一日不能安心学习、家长也将一日不能安心上班。就在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校园暴力问题也多次表态称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安全问题。校园欺凌之所以会成为一个社会难题,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缺位,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学校,在孩子成长方面出现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对孩子过度溺爱,造成其骄横、逆反、任性的心理。二是学校管理缺失。部分学校仍然坚持应试教育理念,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即使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参与打架斗殴,也会觉得情有可原。三是社会引导缺乏。当前一些文学作品和影视传媒不断渲染情色、暴力、血腥气氛,容易让学生身陷其中甚至盲目模仿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最终转变为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当前既是司法惩戒的盲点、又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学校管理的难点、更是家长心中的痛点,其不仅破坏了校园和谐,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且容易引发更大惨剧发生,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从当前开展的集中专项治理整顿看,笔者认为,在短期内虽然会马上见效,然而要长期保持一个态势,确保校园长久的文明和谐,还需建立一个可行管用的长效机制。
笔者认为,首先要家校密切配合。学生家长要和学校老师保持随时沟通交流,发现学生有不良苗头要及时互相通报、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帮助解决,提前把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其次要宣传教育到位。学校要经常性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礼仪教化、道德养成和普法教育,通过正面引导教育和反面案例剖析,让学生内心产生对文明的尊崇和法律的敬畏。最后要适当惩戒措施。有暴力倾向的未成年人当前处于家长不好管、学校不能管、法律不严管的“三不管”盲区,正是由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低成本,这让校园欺凌现象得不到有效制止。事实上,一个人如果真正到了道德感召和说服教育完全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而现行的法律明确只要不满十四周岁,即使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也不用承但刑事责任。况且对于吐口水、烫烟头、网络谩骂等更是没有丝毫的约束。因此,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惩治“极少数”和保护大多数如何寻求一个平衡,既是社会的关注,也是今后法律制度改革要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笔者最后呼吁,整治校园欺凌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以实际的用心、真心、爱心、恒心和走心,换来孩子们的真正开心!(石狮市委文明办 黄子仁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