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漳州法庭:看如何便民服务

03.02.2015  21:34
  作为基层的基层,人民法庭是司法的神经末梢,承担着社会矛盾化解、县域社会治理的重要职责。为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去年以来,福建省漳州市两级法院依托本土资源和网络平台,持续优化诉讼服务流程,增设便民服务司法终端,逐步形成以23个人民法庭、512个巡回审判点为主体的便民服务体系。去年以来,全市人民法庭受理审结的民事案件审限内结案率100%,服判息诉率达95%以上。

  ■836名解纷联络员

  2014年1月23日,厦门一家旅行社因拖欠南靖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门票款36万元,被诉至南靖县人民法院土楼人民法庭。

  受案后,因地址变迁,旅行社处于“失联”中,导致法院送达一度搁浅。

  怎么办?土楼法庭副庭长黄志雄心生一计。“眼看春节临近,旅游市场异常火爆。从外地涌入的旅游大军中一定能发现这家旅行社的身影。

  于是,主审法官主动联系了9名土楼楼长,在客流中追寻该旅行社的踪迹。果然,几天后,裕昌楼楼长刘克强反馈,已从旅行社导游口中获取公司新的地址及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1月28日,旅行社负责人李某被通知到景区法官工作室进行调解,刘克强也闻讯赶来。

  起初,李某坚持原告曾口头约定给予自己一定的优惠和回扣,但从未履行。据此,拒不支付门票款。

  “土楼方楼与圆楼形影相彰,蕴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法律规定是刚性的,给旅行社回扣的做法本身不合法,给优惠那是商家经营的自治行为,拒付门票款没有依据。”黄志雄和刘克强借景说法,巧妙运用土楼文化解开李某的心结。次日,他履行了全部款项。同年,8件涉案总标的400万元的涉旅游纠纷被全部化解。

  “借助土楼楼长,通过群众熟知的土楼文化诠释抽象的法律,浅显易懂。这是个很接地气的工作法。”福建省人大代表黄一平赞誉道。

  土楼法庭经验,是漳州法院以“”为核心及时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漳州法院打造一支集联络、调解、普法等为一体的解纷服务队,人数多达836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干部、公益律师、教师、社会工作者、村调委会主任等各界人士,成为法院推进社会治理的一股新鲜血液,循环于社会机体的各个末梢,发挥着诉前解决纠纷、就地化解案件、就近法制宣传等功能,提升老百姓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

  ■“60分钟”司法服务圈

  每周四,一辆巡回审判车穿梭于诏安县四都镇的各个角落,风雨无阻。在村里的宣传栏上,一张巡回审判时刻表异常醒目,这是巡回办案车一天的行走轨迹,提前预告四都法庭法官们进村入户的时间。

  2014年12月10日,临近中午,巡回办案车准时到达金星乡巡回办案服务点,当事人林某和张某早早候在调解室。

  因为是亲属关系,一年前,两人共用一面墙盖起小楼房。后因张某加盖了一层,导致林某的房屋楼板陆续出现裂缝、渗水等现象。双方多次协商未果,闹上了法庭。

  经现场了解,两户自建房所在地均是农田,地基较软,房屋损害原因难以鉴定,况且双方建房时手续并不完整,如果简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便在亲情间又筑起一道高墙。调解,无疑是办理邻里纠纷的最佳选择。

  在调解现场,法官融合情理、法理,为双方量身定做一套方案。最终被告同意赔偿原告损失2100元,原告撤回起诉。

  遵循着群众多元化需求,四都法庭60分钟司法服务保障圈的经验,正向全市人民法庭辐射,促进漳州法院“零距离”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巡回审判、服务联系点、法官工作室、调解站,假日法庭、圩日法庭、农忙法庭……512个巡回审判点,筑起人民法庭便捷利民的司法服务保障圈。

  “法庭与老百姓的距离近了,办案质量与效率也得到提升。”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吴钟夏告诉记者,全市人民法庭民商事案件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率达80%以上,案件100%当日立案,100%在审限内审结。与此同时,全市人民法庭在方便群众工作机制下足功夫,在立案大厅完善导诉台、自助服务区、便民箱等服务设施,诉讼材料做到“一次性告知”;落实首问责任制,不让群众白跑路、多跑路;实行上门和预约立案、调解、送执行款等服务,开通诉前调解绿色通道、农民工和妇女儿童诉讼爱心通道、小额速裁快车通道,切实解决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24小时在线微服务

  今年1月初,在龙海市角美镇发生一起货车与摩托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摩托车车主当场死亡。

  此时正值周末。角美法庭庭长黄明发的手机微信响了起来。他习惯性地打开翻阅,原来大家正热议这起事故,特别是围绕赔偿标准,热度不减。

  面对此类问题,黄明发结合审判实际,耐心地一一解析。

  这个微信群的名称叫“和谐号”,发起人之一正是黄明发。而成员有所在镇司法所、调委会等工作人员及各村的调解主任等93人。通过“和谐号”,大家不仅能在第一时间知晓镇里的乡情民事,更重要的是在矛盾纠纷初始时伸出援手。

  黄明发介绍说,运行一年来,角美法庭已运用“和谐号”微信平台妥善处理了近百起纠纷。

  “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平台、QQ等现代信息技术,尝试网上、远程、语音、微信、短信立案和查询,逐步尝试在线服务、视频办案,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路、少受累。”早在2014年初,漳州市人民法庭工作现场会上,该院就提出要将新媒体运用提上议程。

  一年多来,微博、微信、QQ……这些新媒体与即时通讯工具在漳州法院各家人民法庭得到娴熟运用,逐步构建“零距离、无障碍、人性化”的服务模式,缩短人际沟通的距离,让司法服务过程化繁为简。

  漳州市区的林律师告诉记者,他是人民法庭运用新媒体开展微服务的受益人之一。前几天,他刚刚通过QQ立案平台,仅十多分钟就解决以前异地立案的事宜。“避免了为立案跑上一二百公里,省时省力。

  在漳州市各地人民法庭,QQ、微信等在司法领域的运用在不断拓展。远程视频取证、法律文书电子送达、远程调解,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进步。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