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17.5.17:数据说话 评估模式走向多维融合

18.05.2017  14:45

数据说话  评估模式走向多维融合

   

  2017年05月17日 星期三 -- 专题 --  版次:[ 04 ]   

   

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架构

   

      为了全面推动我省高等教育质量,我省计划在5年内对全省所有高校进行一轮评估。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组建了一支高度适应福建省教育评估需要的专家团队,负责对各项高校办学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估,主要涵盖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教务管理、校务管理、办学绩效分析及评价、行业企业等5大类专家。目前已完成三期教育评估专家的培训班,入库专家中有本省共800多名,有省外甚至香港、台湾的高教专家200多名。

   

      在每一所高校的教学评估中,我省从专家库中抽取20人左右组成专家组,规模超过国家评估组至少一倍,而且2/3以上的专家来自省外甚至香港、台湾地区。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能以不同的角度来全面审视学校办学的各个细节,并提出自己的整改意见。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罗志的赞赏。在近两年,他作为专家库成员参与了福建5所高职高专的二轮专业评估。他认为,评估的专家组体现了“国家水准”,结构完全契合了内涵提升的要求,整合了办学政策建议、专家人脉和社会资源,真正做到了“院校受益”。

   

      没有本科教育水平的提升,就很难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为了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福建确立了“以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为导向”的评估理念,并在率先推行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切实体现。

   

      评估专家库成员、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陈增明处长介绍说,在评估中增加了教学成效的考察,认真看待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反馈,建立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和评量制度。“以往评估只是查看档案,现在是专家下沉一级,到学院、系部甚至教研室做访谈座谈,重视与作为主体的教师学生的面对面沟通,以此来发现问题。”陈增明觉得这一改变值得称道。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原院长盛健表示,在评估工作中设计了学生学习成效汇报考察环节,不仅是对现场参与同学的学习效果考察,更重要也更有意义的是关注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的导向作用。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作为我们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的根本追求和判断依据,这正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清晰体现。

   

              2015年起,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与台湾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合作“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项目,着力提升省内高校工程领域专业的教学内涵建设质量。第一批8校14个专业进行了6次密集培训,于2016年通过了IEET认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永斌对此做法表示赞赏,他表示,通过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以及程序,督促省内高校的教学进行体质检查,促进学生在毕业时具备该有的核心能力,成就专业和学校的教学目标,并且引导专业在教学上的持续改善。

   

      省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福建工程学院原校长蒋新华表示,通过高站位的理念引领和科学设计,目前福建的教学评估体系已经成为一个有监测、有评估、有发布的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综合平台。

   

      据悉,由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开发的办学质量监测体系从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发展潜力、绩效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库建设等方面,构建了符合高校办学常态化检测和质量评估认证需要的信息采集表单、指标体系框架、数据分析模型、结果运用机制等。以往的高等教育评估侧重于定性分析,偏重于专家的主观性评价。而福建的办学质量监测体系打破了定性分析的单一性,增加了定量分析,将教学评估建立在客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整理上,更有说服力。

   

      基于监测数据,我省已经连续三年发布了涵盖本科教育、高职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的高等教育质量专项报告,这些报告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进行发布。2016年,福建还启动了本科专业评估,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等3个专业成为首批接受评估的专业。

   

      通过相关评估、专项报告等结论,各校对于自己的定位和排名一目了然。“每年发布的质量报告,用数据说话,在一个平台上进行衡量,对于各所高等院校的一把手而言,是一种无形中的督促。全省高校能够纵向、横向进行多维对比,通过数据的对比,既对自己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也明确了自己在全省的地位;既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也找到不足。”蒋新华说道。

   

      由此,经过三年的发展,福建的省级教育评估初步形成了常态监测与院校评估、专项评估、学校自我评估、专业认证等“四类评估”的多维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