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课堂"探索:学生用平板电脑上课
带着平板电脑到课堂,先玩个“游戏”再上课——上周,厦门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就是这样开始语文课《乌塔》的学习。
这是实验小学正在实验的数字课堂。这所小学是中央电教所“数字校园试点校”之一,全省只有两所小学参加,实小是我市唯一入选的小学。
来自全市近百名老师,羡慕地旁听这堂课。每位学生面前都摆着一台平板电脑,电脑已事先安装了和课本学习有关的软件。上课的黄森老师也拿了台平板电脑,站在学生们中间,而教室前面的黑板被大屏幕覆盖。一节课下来,黄森都不用拿粉笔,所有指令都通过手中的电脑发出后,在教室前面的大屏幕显示。
一上课,黄森说了句足以让人惊掉下巴的话,他淡定地对学生说:我们做个游戏吧!然后,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打开电脑,玩起“游戏”。
真相是:这其实是检查学生们预习课文字词句的小测,不过,它被伪装成游戏的样子,譬如说,“逻辑”怎么读,有几个选项,学生们在触摸屏上点击答案后,如果是正确的,会出现一个小苹果。
“游戏”结束后,分析课文的环节开始了。学生们直接捧着平板电脑阅读课文,用特制笔在电脑上做记号。在小组讨论中,每名学生在电脑上输入文字然后提交,小组如果有同学有异议,也可通过电脑反驳。
当天,实小连续开了三堂公开课,全面展示自己在数字课堂的探索。不过,校方表示,目前仅在四五年级的某些课使用。
【花絮】
“数字课堂”
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们使用平板电脑完成了9道题的“游戏”后,每个人的答题情况不仅显示在自己的电脑上,而且,几乎在同一时间上传到黄森的电脑的教师系统,后者马上统计出每道题得分情况,它显示:“逻辑”的读音和“朦胧”的书写正确率较低,黄森因此重点讲了这两个词。
这其实也是数字课堂最受推崇的一点: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随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大家都会的,就不再重复教了,大部分人都不会的,着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