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福建”:战略决策与顶层设计
“数字福建”:战略决策与顶层设计
新世纪之初,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高瞻远瞩,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指出数字福建就是广义的信息化福建。十八大以后,习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网络强国,全面发展信息经济,突破信息化应用障碍,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创新和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信息化建设中,我省是如何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的先进理念和战略决策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
郑栅洁表示,坚持顶层设计,是我省一以贯之的坚定方针和基本经验。“数字福建”先后开展“三次顶层设计”来引领和统筹。第一次是由时任省长习近平亲自主导,第二次是对第一次的深化和拓展,第三次是根据十八大后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战略决策来进行。三次设计,从目标、组织、框架、工程等层面确保“数字福建”持续顺利实施,确保在人力、资金投入相对有限的情况下,较好完成国家规划部署的一系列重点工程,确保信息化水平持续保持全国相对领先。
第一次:总体框架设计
2000年10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并亲自组织编制和研究部署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以“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为目标、以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福建”为任务;建立了“在数字福建统筹下、综合部门协调、职能部门依职分工推进、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的组织协调架构和规划、项目、资金、评价等一体化管理推进机制;规定“千根线一根针”的统筹原则和“贴近社会、贴近民
生、贴近企业”的应用要求;设计了从基础入手、突破重点的发展框架和带动产业、带动社会的实现路径。同时,成立“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习近平亲任组长,领导协调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点工程。
第一次顶层设计,为“数字福建”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并由此拉开我省新世纪信息化建设的新篇章。
第二次:系统工程设计
2008年,针对电子政务建设中“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等三个工程问题,我省开展了为期3年、51个部门参加的第二次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描绘完成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梳理了省级4160项业务、527个系统建设需求,形成了一次开发、整体部署、普遍应用的大平台、一体化建设模式和“不超目录、不超框架”的建设原则。
这次设计解决了工程实现问题,为推行集约化、平台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创新发展设计
2014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次会议精神,省委省政府启动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第三次顶层设计,初步形成了新的发展框架:第一,围绕发展中心任务,坚持深化应用和发展产业两手抓,从经济、社会、政务三个纬度推进“数字福建”再上新台阶;第二,优化全省网络布局,构建以泛在智能立体多维的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信息能力为核心、体现区位优势的网络空间;第三,建立经济社会信息化运行管理新模式,实现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协同运行、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融合应用;第四,改革信息资源管理利用模式,实行集中管理和综合利用;第五,要破解政务全流程网络化运行中的材料瓶颈,确立电子文件、电子证照法律效力;第六,改革政务信息化建设模式,推动数据中心、信息中心整合共享,实行大平台保障、大数据应用、一体化管理;第七,研究制定信息服务外包、特许经营等管理办法,充分吸收社会资本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和公共平台建设,大力推行购买服务,推动应用项目向平台服务商转型,积极发展信息经济。
这些重要设计成果,转化为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福建”未来发展新的战略部署,为建设网络强省、迈向智慧化发展、全面发展信息经济确立新理念、新框架、新机制。(黄雪梅 黄云峰)
牢记总书记嘱托 一任接着一任干
全省统一的水环境监测平台,实现全流域监测资源共享、协同预警。 关建东 摄
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重要决策。
这是极具前瞻的战略决策。
今天,“数字福建”建设在全国实现众多的“率先”,电子政务和互联网普及率全国前4,综合水平全国前7,并培育带动众多上市公司。
战略意图——
超越物理空间构建网络空间 拓展发展空间
14年来,省委省政府牢记建设“数字福建”的使命,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数字福建”为全省信息化统领,从不松懈,从不中断,一路向前。
全省各级都意识到,福建的发展必须抢占代表当代技术创新前沿的信息化制高点,通过网络空间拓展偏居东南一隅的物理空间,通过信息化先行抢占发展先机,通过充分释放信息化潜能和红利增强发展优势。
近几年,新一轮信息化浪潮迎面袭来。为扎实推进争创新优势,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数字福建”,连续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数字福建”年度工作要点,并在今年出台智慧城市指导意见、支持大数据重点园区政策措施等重要文件。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今年6月份,省委书记尤权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研究“数字福建”工作,指示要坚持现有行之有效的运作体制,同时向改革创新要空间,多引进大师级人才,通过体制优势加人才优势,开创“数字福建”建设新局面。他还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对“数字福建”进行更高层次的统筹。
2011年以来省长苏树林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数字福建”工作,强调要注重规划、注重标准、注重整合、注重应用、注重安全,继续保持适当领先。
省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谋划,坚持社会参与,强化产业带动,大力推动新时期“数字福建”的建设和应用。
应用实效——
贴近社会贴近经济贴近生活
“你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轻易就把我困在网中央。”这句《情网》歌词,最能表达网民对互联网的情愫。
“数字福建”织就四通八达的“数字大网”,渗透进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渗透进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各个环节,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塑造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电子政务是‘数字福建’的龙头,通过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我省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政务信息应用体系等已初具规模,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基本建立,有力推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省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说。目前我省已全面完成国家部署的十二金等重点工程,海洋渔业、环境生态、旅游等400多个应用系统,80%主要业务实现信息化应用。建成安监、煤监、水利、消防等16个专业应急指挥平台和省级综合平台。全面建成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审批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平均缩短40%,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能。
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信息化成果普惠民生。“中国福建”门户网站涵盖了16项公共服务平台,网上审批、办事流程一目了然。“12345”政务服务热线搭建了政民互动的桥梁。率先开通全省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实现全省医疗保险联网,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延伸至1.6万多个村卫生所。推进校校通工程,全省约7290所学校接入互联网。初步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化工作体系,建立福建三农服务网、12316等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世纪之村”被誉为农村版的阿里巴巴。
信息产业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2013年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7000亿元。全省有50多家信息产业软硬件企业产品技术在专业细分领域居全国领先水平。全省电子商
务交易额超过2500亿元,跨境电商成为独特优势。
信息消费市场日益兴旺,引得群雄逐鹿。充分的市场竞争下,大浪淘沙,不少优秀企业涌现,更有实力参与信息化建设。因此,我省适时推动“数字福建”建设应用模式创新。推动政府信息化由“建项目”向“买服务”转变,通过政务信息化应用带动大数据园区产业发展。
未来方向——
加速网络化推进智慧化 发展信息经济
如今,云计算平台、泛在共网、三网融合、无线城市、智慧城市等新概念层出不穷。我省将以发展大数据产业和智慧化应用为战略重点,全面开创新一轮“数字福建”建设新局面。
“网络强省”目标就是要成为国家东南区域网络枢纽,公共服务整体向网络平台迁移,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0%以上。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总收入分别超过1万亿元和6000亿元。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信息经济占GDP比重达16%。在两岸融合方面,推动建设共同市场,推动我省成为两岸电商桥梁和枢纽。
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并不是空中楼阁。很多重点项目正在实施,如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全省信用信息平台、全省网上办事大厅、北斗位置服务平台、市场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等。福州、厦门、莆田、泉州等四地市获得了国家信息惠民试点。为加快建设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我省专门出台支持大数据产业重点园区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
信息化构建的网络空间无边无际,机会无限。创业、创新、创意、创富,在网上可尽情挥洒。(黄雪梅 黄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