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敦促提网速降网费 称中国经济正处“衔接期”
今年是我们把经济运行指标,特别是GDP指标首次调低到7%左右。一季度经济指标虽然大约只占全年经济指标的五分之一,但它有很强的风向标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开局”,开局会对全年产生重要影响。
——李克强
昨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中新社 刘震 摄
如何判断今年中国经济的“开局”?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会上,他“把脉”中国经济并首次提出一个判断:现在中国经济 正处在“衔接期”,一些传统的支撑力量正在消退,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力量则在成长,有的新业态新产业呈爆发式成长。但目前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还没有衔接到 位。
李克强说,大家对未来应有良好的预期,相信中国经济会迈向“双中高”。但绝不能忽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牢固确立忧患意识。我们的调控政策既要利长远,也要稳当前,稳当前也是为了利长远。
市场对降准和降息更看重哪个?
座谈会邀请了10位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李克强与他们充分互动,问题直指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点。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和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发言中都谈及名义利率下调但实际利率上升、融资成本随之攀升的问题。
“一季度你们评判是上升还是下降?去年降息降准,今年也采取了措施。”李克强问道。
“我们判断最近有所下降,但比去年四季度还是上升的。”汪涛回答。
“你们的感受降了多少?”总理追问。
“大概降了20到30个点。”汪涛答道。
“不多啊,微微的。不过起码没有上升。”总理说,接着又问:“现在市场对降准和降息更看重哪个?”
“普遍还是对降准看得更重,但我个人认为降息对降低企业负担效果更大。两者都要用。”汪涛回答。
大规模的产能受市场冲击更大,这个怎么解释?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谈及制造业提升,企业需要具备一定规模,规模经济是主要的竞争力。
“但另一方面问题是,我们的过剩富余产能,规模也很大,受到市场冲击反而比小企业更大。这个怎么解释?”总理发问。
海闻认为这里面有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问题,民营企业一般不会盲目求大。
李克强说:“规模和市场还要结合,市场有需求的问题。另外就是行政分割和地方保护要破除。”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将达7.4%,李克强请他详谈理由。
对减税有什么建议?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认为,打造中国经济“双引擎”所需的减税和增支从财政上看似有矛盾,但与市场结合起来则可化解。
“通过PPP的方式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你觉得这条路子是可行的?”李克强问道。
“对。”刘尚希回答。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就业,从当前看,必然要减税,这个你们财科所有什么建议?”总理又问。
刘尚希说:“减税更多要和税制改革结合起来,尤其是营改增,未来减税的效果会更大。”
“你们是赞成营改增这项改革的?”总理又问。
“对。建议加速推进,这个减税是普惠性的。”刘尚希点头回答。
“对小微企业定向减税呢?”总理又问。
“这个也有效果,但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难题,包括小微企业的定义,是有弹性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创业门槛还要进一步降低。”刘尚希说。
一季度经济指标有很强风向标作用,开局对全年产生重要影响
李克强称赞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发言言简意赅,“有时候短话比长话更有质量、更能刺激我们的神经”。
他说:“今年是我们把经济运行指标,特别是GDP指标首次调低到7%左右。一季度经济指标虽然大约只占全年经济指标的五分之一,但它有很强的风向标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开局’,开局会对全年产生重要影响。”
李克强认为,7%左右的增速,目前看,在一季度支撑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也同步增长,同时随着能耗降低环境也有所改善。这样的平稳运行来 之不易,也给了我们信心。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的确在持续加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汇集,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不足。
“我们一些传统的支撑力量正在消退,与此同时,一些新兴力量则在成长,有的新业态新产业呈爆发式成长。但目前还没有衔接到位。”李克强分析道, “行业和区域现在都处在一个分化状态,需要先把准脉搏:哪些应该保住、扶持,形成将来新引擎和新动力;哪些需要改造、升级,不能让它萎缩;哪些该淘汰的, 就要坚决淘汰。”
李克强表示,现在我们正处在‘衔接期’。大家对未来应该有良好的预期,相信中国经济会迈向“双中高”。但绝不能忽视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必须牢固确立忧患意识。
在保持宏观基本政策不变的同时,用定向调控顶住下行压力
李克强强调,要以稳促进,保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也是给市场发出一种信号:未来向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定向调控的力度。
总理说,这几年中央实施区间调控,不让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现在又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在保持宏观基本政策不变的同时,用定向调控顶住下行压力。
“特别是在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现在我们已经加快了棚户区改造,加大了以铁路为主导的中西部运输体系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建 设,此外,像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仍可以加大力度。这不是重复建设,是迟早要做的事。”李克强说,“此外就是拉动消费,特别促进服务业,我们的政策要给市 场更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