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中小学名校长们的“教育观”

02.09.2014  16:47

  教育是什么?古今中外有多少人问过这一问题。古有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外有法国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要顺从儿童的天性,从幼儿开始就对他们进行纯粹自然主义的教育。昨天是开学第一天,邀请了福州市教育局局长和十位校长,分享他们心中的“教育是什么”,希望对所有老师、家长、学生有所启发: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引领,教育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永恒……正如陶行知前辈所说,“真的教育,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性情,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福州三中校长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归宿。

  爱因斯坦曾说:“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个性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应始终成为学校的目标。”一所学校的教育成功与否,不能只关注眼前,而应关注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其中就包括学生能不能幸福地生活,能不能成长为自觉的终身学习者。

  福州三中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诚为先,实现可持续发展”,先进的办学理念已经化为三中教师春风化雨的教书育人行动,蕴含着丰富的幸福教育元素。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崇高事业。从福州文脉三坊七巷走出的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性的基石,爱是生命的甘霖,爱是教育的灵魂……

  祝福州三中学子——“励志榕树下,笃学西湖畔,力行天地间”。

   福州市教育局局长

  教育,向幸福出发

  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是人之天性,教育最本真的意义应源于这一人之天性。撩开裹挟在教育身上的层层面纱,教育的本质功能应该是培养人们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引领人们迈向幸福之境。

  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尊重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幸福,不能拿学生的青春赌明天。当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努力学习、勤奋学习永远是需要倡导的,但要建立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之上。

  要改进考试评价机制,考试要为师生科学、宽松、幸福的教与学创造空间、留有余地,要为教育教学发挥科学的指挥引导作用。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像沈从文先生那样,课堂上让学生与自己一道以欣赏者的姿态,真正进入课文意境,去领略、感受、体味;如果理科教师能够把书本的抽象科学知识引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思考、实践、创造……我想,这样的课堂就是在生成幸福。

  幸福教育的主体应该有教师,应该让播种幸福的人幸福起来。教师要成为教育事业的主人,首先要成为学校的主人,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真正做到尊重教师,凸显教师的主人翁地位,让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实现自我价值,体验职业成就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应拒绝轰轰烈烈、风风火火,教育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教育多一分理解与宽容,对教育规律多一分敬畏和尊重,教育也会因此而幸福。

   既要外部鞭策又要内化激励

   福州一中校长

  我国甲骨文中,“”、“”二字分别写作;在西方,“教育”一词源自拉丁语“educare”(由动词“educěre”转化而来)。

  “”的甲骨文是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它的左下方寓意一个孩子,左上方两个叉是算筹,一种计数工具,右边是一个人手执鞭子的形象。“”即是用鞭打的手段迫使孩子学习文化知识,为外部施力;“”的甲骨文,像一位妇女正在生育之状,下方是孩子出生的姿势,头朝下,三点水为羊水,为妇女顺产,意味“引出”,重在内在的力量。

  西方的“教育”一词源于拉丁语“educare”。

  educare是个名词,它由动词educre(拉丁文)转化而来,由词缀e与ducěre组成。e在拉丁语中有“”的意思,ducěre有“”的意思,educěre作为一个合成词,便含有“引出”、“导出”的意思。

  中国把教育定位于外在力量的“上所施下所效”与内在力量的“引出”,而西方的教育定位只是单纯依靠“引导”,这对中西方教育的走向产生了不同影响。

  我希望一中的老师们首先要明白中西方关于“教育”本义的差异,进而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既有外部施加的力量,有鞭策,又有内化,通过激发学生内驱力使之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这是对新一代教师的期待。

   培养学生明辨事理大爱胸襟

  福建师大附中校长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曾说:“在悠闲中致力于善的绽放,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些学校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创造新的一代,改变这种完全被谋生所占据的社会结构,是教师的责任。这样的教育就是一种神圣的活动。

  教育是师生“生命在场”、共同成长的人生历程,因而学校理应成为教育智慧的阳光洒满师生心田的诗意的栖居和乐园;应该在以人为本、“润物无声”的细腻,优雅的教育过程中,激发人的潜能,彰显人的个性,从而提高人的生命品质。归根结底,学校教育不应是“批量化生产”只会读书、只会做题、只会考试的“机器”;而应该着眼于培养能明辨事理、有大爱胸襟、敢于担当、心智健全,既全面发展又学有所长,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发掘学生潜能实现自我教育

  福州八中校长

  教育起于教学,止于育人。其根本是立德树人,是培育人生成长的DNA。

  学校的教育就是通过设置课程,鼓励学生“乐于体验,多元发展”,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不断发现自我内在潜能,不断实现自我教育。

  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目的,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者,都希望他们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将来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或许还希望他们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教师的工作要善于鼓励学生。始终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教师要给学生以自信,使其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

  好的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学习的兴趣。好的教育更是教师在传授知识中,教会学生掌握是非判断能力,懂得良知,形成做人的优秀品格。好的教育让学生“慕名而来,终身怀念”。福州八中正朝着这样的目标前进。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学校教育是生活、创新、唤醒、发现

  学校教育应该是生活,是创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使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好公民,得以适应社会的存在。教育是促进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现实的社会生活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源头。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他们发散式地思考,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敢于发表意见、敢于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创新的火花只有在一个畅所欲言的、宽松自由的环境中通过相互的碰撞才能迸发出来。

  学校教育应该是唤醒,是发现。唤醒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它是一种关爱,一种期待;它是一种发现,它要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大火。要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学校环境中,不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发挥潜能,努力开拓创新。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校长

  教育就是“学道、体道、悟道、得道

  这里的“”,是中国哲学中最高的范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客观运动规律和轨迹,表示“终极真理”。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以百态存于自然。

  “”这个字包含无数法则,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体会,还要不停地体悟升华,寻找生命的本源,成就永恒。教育,就是这一过程最好的诠释。

  有人把教育比作马拉松,起跑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动作的规范协调性,以及耐力是否持久。同理,在当下信息时代,师者,在传道授业解惑时,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领会“自律与创造力、竞争与合作、激情与坚韧、个性张扬与谦逊”这四对词汇的关系,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去迎接自己的鲜花和奖杯。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校长

  教育,是让孩子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俯首是秋,仰首是春。当了25年老师的我,经常在追问——教育是什么?

  纵观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的论著,从孔子、孟子、荀子、朱熹、蔡元培、晏阳初、陶行知,到苏格拉底、夸美纽斯、卢梭、蒙台梭利、马斯洛、苏霍姆林斯基、杜威……在这些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思考着教育的本意。殊途同归,教育——让人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尽管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父母“独一无二”的“礼物”,但“礼物”有差别,作用有不同。身为教师要认同差异,悦纳差异,无限相信“”的力量,不断唤醒、鼓舞和激励,不断成全孩子,在保护孩子个性的同时,让孩子们真正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提升自己,让他们从一个自然人成为一个社会人,不断自我学习修正,传承人类的文明之火,生生不息。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天使让我们的教育变得可爱!

   福州屏东中学校长

  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怎样理解教育,就会拥有怎样的教育。我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必须在人与社会持续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实际上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因此,教育的目的是要启迪心智、修正偏差,使孩子富有良知、责任,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培养公民意识和创造精神。

  教育要摒弃铸造考试“机器”,不仅要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还要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孩子对科学和人文的兴趣,进而发展为对某学科、某领域的爱好和向往;更应有思维的启迪和人生价值的引导,让每个学生具备把握幸福人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追求和能力。

  在现有评价机制下,我认为,要尽可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课程选择,让学生在不断选择和尝试中,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我坚信:给孩子打开一扇扇窗,孩子们便会还给我们一个个精彩的人生。

   福州延安中学校长

  天天向“”,教育成也

  《说文解字》曰:“”,“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教子使作善也”。这就是说,师者以身作则,育人为善是为教育。所以,教育不止于知识的传播,更是智慧的唤醒、习惯的培养、品质的磨砺。教育要造就一个人,一个“”人——他不仅是一个快乐、充实、冰雪智慧的人,也是一个细致、耐

  心、善于探索的人,更是一个上进、坚韧、永不言弃的人。远离抱怨,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清醒去自我审视;远离惰性,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来自我要求;远离自满,以“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恒心去自我超越。天天向“”,则教育成也。

   福州华伦中学校长

  教育即唤醒,是“上行下效

  教育:教育即唤醒,是“上行下效”。

  成长:董事长、校长、段长……都不如“成长”。人生除了成长,一无所有!教育团队的成长,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华伦中学特别注重老师和家长的成长,因为成长,华伦的老师与众不同,华伦的家长很优秀。

  欢喜:学生是为快乐而来的,所以首先一定要让孩子喜欢来学校。华伦的老师爱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就欢喜,就喜欢来学校。开学第一天,校领导和年段长站在门口鞠躬迎接师生到校,大家就很欢喜。

  成绩:学校没有成绩不行,只追求成绩很苦。教育的对象是人,把人“服务”好了,成绩是自然而然的。就像一棵树,树根、树干是健康的,花叶果实自然好。华伦人注重“生命”教育,注重“孝道”与“师道”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