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精准资助精准发力

04.03.2017  08:39

  2017年,在原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龙岩市政府在部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间营养餐试点工作,即上午课间时间为每位学生提供一盒学生奶、一个鸡蛋、一个小面包。图为长汀县策武镇陈坊小学学生在食用课间营养餐。曾晓兰 摄

  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2007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进学生资助政策。

  10年来,这样一项政策让无数的孩子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让无数的家庭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彰显了社会公平公正。

  2016年,我省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共下达各项资助资金18.9亿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逾百万人次。其中国家助学贷款规模逼近6亿元关口,再创历史新高,近9万名大学生获得资助。去年9月,我省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资助政策,确保建档立卡及低保家庭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精准发力,解决燃眉之急

  近年来,国家明确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之一,提出要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为教育扶贫工程的五大主要任务之一,“提高学生资助水平”成为资助工作的一大抓手。

  我省各地创新工作方式,精准发力,确保国家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

  政策要明了,宣传要先行。武平县的“资助大篷车”,在每年的关键时间节点开进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县教育局资助中心与县农信社联合组织生源地贷款志愿者服务队走村入户,现场为贫困学子提供政策解读和“一站式”服务,帮助贫困学子快速办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学生和家长解了燃眉之急。

  龙岩市将就学资助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归类,汇编成《脱贫攻坚就学资助政策及办理流程指南》,发放到所有乡镇、学校,让全市39212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每户一册。

  龙岩市出台了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配套政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本(专)科高校就读期间,除享受其他政策外,再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的学费资助。

   数据共享,资助精准到人

  评定家庭经济困难,不能让学生当众“比困”,要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因地制宜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和认定办法,加强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协作,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大力推进精准资助。

  去年,我省采取部门联合认定的方法,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资助对象信息库,主动将贫困学子列入学生资助的受助对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生进行动态管理。

  为确保资助资金及时有效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厦门市探索和完善资助资金监管模式,与银行联合开发了“厦门市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形成了“集中管理、统一发放、直接到人、及时足额”的国家奖助学金发放管理模式。

  学生资助是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是社会关注的敏感区。我省采取资助工作巡查和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两条腿走路,完善资助资金监管制度和措施,确保资金安全。

  我省建立了全国最完整的资助巡查制度。2016年派出12个巡查小组,对全省三分之一的区县和省属学校开展巡查。

  南平市延平区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区属29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及寄午膳幼儿园食堂,统一配送所有食品原料,既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又提高了膳食营养水平。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在南平全市推广。

   立德树人,助学为了铸人

  助学是为了筑梦,但最终是为了铸人。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学生资助工作正在从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型。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依托福建日报社旗下的海峡教育报在全国首创资助专刊,广泛宣传国家的资助政策和资助成效;2016年举办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学生资助电视演讲比赛,综合访问量达110多万人次。

  落实精准资助,要为学生个人提供物质保障。但是为了真正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综合素质,能力资助同样很重要。

  福建师大利用社会助学资源,设立“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资助奖学金”、“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闽盟烛光行动”奖学金等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提升素质、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此外,学生爱心联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学生征信服务部、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还通过组织活动,提升学生感恩、诚信、励志等意识,提高学生勇于体验、敢于尝试、勤于锻炼的能力。2016年全校1138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中,就业率达100%,其中考上研究生的有129人。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党和国家做出的庄严承诺。随着资助体系的健全,资助力度的加大,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将会朝着推进扶贫攻坚任务落实、促进教育公平、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方向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