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改革发展?陈宝生部长首次“应考”
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记者会。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围绕“教育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回答记者提问。陈宝生说,他把今天的记者会看做是一场考试。“各位就是出题的老师,也是阅卷的老师、监考的老师,我就是答卷的学生。希望今天的这场考试是一场素质教育的考试,不是应试教育的考试。”
针对记者们提出的教育热点问题,陈宝生详尽作答,也为大家描述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
■ 乡村教师队伍:要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关于“乡村教师队伍难招难留”问题,陈宝生说,我国现在有300万乡村教师,他们是基础教育的脊梁,尤其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2015年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意味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陈宝生介绍,《计划》实施以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下得去”。 乡村教师短缺突出表现是“下不去”。《计划》颁布以后,实施的“特岗计划”就是专门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到乡村去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问题。
二是“留得住”。 主要有三招:第一招是中央财政投入了52.53亿元资金,使8.1万学校的近130万乡村教师受益。第二招是在全国建了40万套乡村教师、特岗教师的周转房,提高教师居住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第三招是提高乡村教师的荣誉,营造教师在乡村从教的浓厚氛围,让他们有职业荣誉感。
三是“教得好”。 采取措施鼓励水平比较高的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这是有经济措施也有保障条件的措施。同时,是加强乡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下一步,要继续贯彻落实好乡村教师计划,尽可能向村小和教学点倾斜,同时还要解决乡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编制问题,统一城乡编制标准。
■ 高校思政课:打一场提高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陈宝生表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处在一个转折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我们面临的任务就是怎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能够为大学生的成长助力,为他们加油,为他们美容。”陈宝生认为,解决思政课的问题需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引导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要把这种学习注入实践的活力。
二是育德和育心相结合。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让他们能够在学校健康成长,同时引导他们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修身养性。
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课堂内,是要改革思政课的内容、授课方式;课堂外,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浸泡在文化中成长,得到滋润;给大学生建立起思想交流的立交桥,不断改善思政课。
四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线上就是运用好信息化手段,运用好网络阵地,给大学生输送正确的营养、健康的营养。线下就是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和健康的活动载体,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创造性,健康成长。
■ 教育扶贫: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
关于“教育扶贫工作如何精准发力”问题,陈宝生指出,打胜脱贫攻坚战对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吃穿教医住”五个字,“教”在中间,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根本性的作用。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做了几件事:
一是要制定一个规划。 由教育部牵头,国务院六个部委联合颁发了《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围绕“吃穿教医住”这五个方面,制订实施这一规划。
二是要着力实施“两个转变”。 从单纯扶贫转向综合扶智,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要加大投入力度,从基础建设到学生资助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进行分类帮扶,精准扶贫。
三是把事搞实一些。 经过三五年努力,让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在贫困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实现全覆盖,从小学到大学,从入学到毕业,实现全程资助。
四是把人搞强一些。 教育系统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人要抽精兵强将,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组织高校教育单位对口帮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脱贫,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脱贫效果。
■ 高校人才竞争:改变评价指挥棒,遏制恶性竞争
关于“高校到处高薪挖人的恶性人才竞争现象”,陈宝生表示,教育系统采取了很多措施,支持西部地区培养当地“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支持西部地区从东部地区引进人才;支持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输出人才。2月份,教育部已经发出通知,要求东部高校要对人才引进作出规范,在薪酬条件等方面作出规范,不能搞恶性竞争。同时,要求各高校加强人才聘用合同管理,对引进的各种人才,像“长江计划”“千人计划”“杰青”等,让他们遵守契约,在约定期内不得跳槽。
下一步,要引导各高校形成联盟,制定公约,对薪酬等条件上大体上做出规范,目标是不让它恶性竞争。教育部也要改变一些评价机制。用这些评价机制作为指挥棒,使高校下功夫练内功,自己培养人才,从海内外吸引人才,不搞引进人才的恶性竞争,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 职业教育:不再“低人一等”
关于“职业教育应该怎样发展适应新的形势变化”,陈宝生表示:“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
陈宝生介绍,这些年来,中央对职业教育做出系统的顶层设计和安排,但是还有不适应的地方。目前,已采取措施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 ,发布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加快人才培养。
其次 ,发布脱贫攻坚规划,让每一个贫困家庭培养一个人,掌握一门技能。
第三 ,促进产校融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
第四 ,促进校企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到学校当老师,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工作一段时间,建立“旋转门”机制。
第五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即“双师型”队伍,既可以操作又可以教学。
第六 ,修订《职业教育法》,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把职业教育看成孩子人生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选择。
第七 ,解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建立“立交桥”。同时,要改革普通高校先录取、职业学校再录取的招生制度。
■ 义务教育:延长年限要量力而为,保障公平
关于“现阶段我国有没有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考虑”,陈宝生表示,义务教育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向上延伸,还是向下延伸,这要依法确定,是国家事权。所谓向下延伸,就是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向上延伸,就是把高中教育阶段纳入义务教育。
从强制教育的角度看,会带来很多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社会共识。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办任何事情都要从初级阶段最大的国情出发考虑,不办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免费”和“义务”是有区别的;是不是要实行和延续,要看发展;是不是要免费,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量力而为,精准发力,保障公平。
■ 留学生:让“回国潮”来得更猛烈些
关于留学生“回国潮”的问题,陈宝生说,改革开放以来,截至去年,大约派出去458万留学生、回来了322万。就是说,我们派出的留学生有八成以上回国效力了。接下来要做好几项工作:
一是要给回国人员提供服务。 为他们建立绿色通道,让他们回来办各种手续通畅一些,少走一些弯路。
二是要给他们提供事业条件。 比如“春晖计划”,资助了数千名海外人员短期回国搞研究,支持西部、东北高校和海外留学人员搞科研合作,目前已经立项2000多项。
三是要提供岗位。 比如支持高校引进各类人才,像“长江计划”“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为人才建平台,找机会。
四是为在海外留学人员提供比较全面、综合、周到、方便的留学服务, 我觉得把这些服务做好了,“回国潮”会来得更猛一些。
■ “双一流”建设:争取上半年公布第一批名单
关于“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问题,陈宝生表示,我们最近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确定标准进行遴选,争取上半年完成这个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
针对有人担心“双一流”建设会成为“211”和“985”工程建设的一个翻版问题,陈宝生表示,一是明确“双一流”的遴选范围,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是平等的。二是公平竞争,不能跟过去一样,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搞评估,最后确定谁上谁下;按照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标准,将做到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在回应备受关注的校园“毒跑道”事件时,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和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合作对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建筑等方面分别制定标准,已经经过了充分论证,今年上半年将按照标准发布的程序进行适应性调查。
除了修订和新建跑道建设标准之外,陈宝生表示,教育部还会在招投标制度上做出修改,“招投标制度不是按照谁报价低,就让谁来中标,要按照标准、质量要求来办,这是关系到我们后代的事情。”
陈宝生最后介绍,教育部已经和几个省区签订了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责任落实了,才能逐步减少这些事情,责任不能缺失。今后跑道以及相类似的设施,在建设程序上最好是搞代建制,谁中标谁代建。建完以后“交钥匙”,交给学校使用。
■ 杜绝“校园欺凌”:近两年综合整治后大有好转
针对媒体关注的校园欺凌问题,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和高法、高检、公安部等单位进行了综合治理,这两年综合整治以后情况大有好转,但还没有根本消除。采取的措施是:
一是要树立法治思维。 解决校园欺凌问题要树立法治思维,多用法治方式,以法来办,才能取得社会共识。
二是要建立两种机制。 一是校园内的机制,即校园安全防范机制,得有人把这个事管起来。二是校园外的机制,就是围墙外面的事,那就是综合治理机制。学校周围,街道、社区、派出所、企业联合防范,用社会的力量、家长的力量、学校的力量进行综合防范。
三是要明确治理重点。 有了重点,才能把它解决好。要根据发生欺凌的行为、特点,大体上把治理重点确定下来,还要加强教育、排查和督导。
■ 校园足球:将建4万所足球特色学校
关于推进校园足球工作的进度问题,陈宝生表示,校园足球是总书记的嘱托,总书记非常重视我国足球事业发展,这也是广大球迷的期盼。校园足球给中国足球提高竞技水平,开了一条人才成长的新通道。目前,全国已经确认1.3万所足球特色学校,今年要达到2万所,2020年将达到4万所。具体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 做大分母抓普及,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二是 做强分子抓竞赛,通过比赛、靠脚下功夫,挑选人。
三是 师资队伍抓培训,用好国内外资源抓好培训。
四是 有序发展抓标准。
五是 保障条件抓短板,要为足球特色学校、为这些孩子提供一块绿茵场,让他们能够练练脚下功夫。
六是 开阔眼界抓交流,就是要“走出去”,跟人家交流,跟强者请教,跟他们比赛。
七是 加强管理抓协同,教育和体育合作,学校和企业合作,各方面协同起来,加强管理,目标就是一个,打破中国足球那种让球迷不太满意的循环,把中国足球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