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教师职业永远熠熠生辉

10.12.2015  19:45

  首次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首次实施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首次实施职后教师定期注册制度,首次发布了各级各类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标准,首次实施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日前,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师队伍建设第三方评估组组长石中英连用几个“首次”举例说明了5年来我国教师工作取得的部分成果。

  “过去5年来,教师工作在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和支撑性作用均得到显著提升。”石中英在总结中说。一直亲自参与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对这一时期我国的教师工作同样给予了充分认可,他表示,“人民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基点和重点问题不断得以解决或缓解,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硕果累累,“数说”5年教师工作成果

  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果,不能“自说自话”。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作为第三方机构,针对师德建设、教师业务水平、教师待遇、教师管理等四个方面,就5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做了全面而客观的评估。几组极具说服力的数字,直观地呈现出这一时期的成果。

  “2014年,全国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专任教师1507.67万人,比2010年增加102.22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师比,分别从2010年的17.70∶1、14.98∶1、15.99:1,下降到2014年的16.78:1、12.57:1、14.44:1。教师群体中,中小学教师40岁以下占55.99%,高校教师45岁以下占71.65%,均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石中英介绍说,5年来,我国教师队伍不断壮大,青年教师人数增加,师生比进一步下降,教师队伍更显活力。

  教师待遇的提高,也有“数据为证”。根据调查,90%的校长、教师感受到教师工资水平逐步提高。“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我们本地教师工资比其他事业单位提高了10%,不低于公务员基本工资平均水平,绩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津贴水平。”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教育局一名负责人介绍说。

  石中英现场还举了安徽省寿县一名从教超过30年副高级教师的工资条为例,“2010年他的工资是2522元,2012年提升到2878元,2014年工资是3438元,今年则达到了5506元。”5年来,一名普通教师的工资翻了一倍多。

  在投入上,党和政府更是不遗余力。资料显示,为了支持农村教育,2011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22.6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0.67万名,覆盖中西部2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

  ……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与期望,都代表着5年来教师队伍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聚焦农村教师,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这一天,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这一天,我们终于有家了!”这是辽宁省彰武县满堂红九年制学校郑老师搬进周转宿舍时的感受。

  与郑老师一样,而今许多教师在农村学校越过越舒心,教师周转房解决了,生活待遇提高了,绩效工资涨了,乡村教师荣誉来了,各项培训都能参与了……几年来,党和政府通过全面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补充农村教师、编制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能力等举措,让农村教师呈现出新面貌。

  “补助较高的农村地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已经出现了城镇教师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情况。”石中英介绍说。

  待遇的提高,让农村教师能够“下得去、留得住”,而一系列针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开展,则让农村教师真正做到“教得好”。

  农村教师的吸引力不仅仅来自于待遇的提升,还有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的机会。2010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4亿元,培训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30多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706万余人次,完成对640多万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一轮培训。

  “这些培训基本实现了对农村教师的全覆盖,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说,更贴心的是,教育部门对乡村教师的培训绝不是“走过场”,而是“依据乡村教师的内在需求”。

  “针对这一群体的培训不能以常规的方式,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与取样调查进行全面分析,找到他们的短板,然后在课程设置上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在形式上,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资源与他们共享。未来,我们还可能通过设立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方式,让他们更便捷地接受培训。”许涛说。

  邬志辉则以自己曾经在乡村任教的经历告诉记者,“乡村教师的工作具有独特性,比如多科教学、复式教学、小班教学等,所以对他们的培训不能是简单的专业培训,而应是综合性培训”。

  严守师德红线,从源头遏制失德现象发生

  师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严重的失德现象,影响了教师的社会形象。如何回应社会关切?教育部通过“树标杆”、“划底线”等举措,建构起一套覆盖大中小学的“扬善惩恶”的完整师德建设体系,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了教师失德现象的发生。

  所谓“树标杆”,就是选树师德典型。教育部门通过推出叶志平、侯伯宇、石秋杰、张丽莉等一大批优秀教师,塑造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形象;通过“寻找身边的张丽莉”、“寻找最美教师”活动、制作特岗教师专题宣传片等多种方式,充分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丰满而立体的形象;同时,带动设立了一系列表彰教师的奖项,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在加强宣传的过程中,他们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比如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开通微博,吸引粉丝达220万,微博信息覆盖人数超过5000万。

  既要“树标杆”,还得“划底线”。在宣传师德楷模的同时,教育部门划出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师德禁行行为和高校师德7条红线,提出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和有偿补课“六个严禁”,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学完整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轨道。

  “对于违反师德的行为,教育部态度鲜明。我们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将违反师德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许涛在答记者问时说,“比如职后教师定期注册、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教师能否通过,‘师德表现’具有一票否决权。这是底线,不容碰触。

  建立“他律”的师德约束制度,并形成高压态势,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在邬志辉看来,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师德建设的重要创新”。

  真抓实干,念好教师队伍建设“十五字经

  下一个5年已经到来。

  未来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师队伍建设仍有一场“硬仗”要打。

  面对国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激发教育活力的新要求,面对城镇化背景下学龄人口快速流动所带来的教师资源配置的新挑战,邬志辉表示,“进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二个五年,还要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工作者如何应对?许涛为接下来的5年规划给出了“十五字”发展思路:重师德、促公平、提质量、推改革、抓落实。

  重师德,就是要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提升崇高职业声誉;促公平,就是要逐步填平乡村与城镇的教师资源鸿沟;提质量,就是要培养造就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推改革,就是让教师队伍永葆立德树人的生机活力;抓落实,就是切实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在一系列“真抓实干”的强力措施配合下,一大批教师工作者期待着,通过第二个五年规划,力求让教师感到更有地位、更有尊严,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让教师生活得更舒适、更温暖,确保他们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专业发展得更快、更有质量,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时期人才。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许涛说,他常常借这句话提醒自己——教师工作者是让教师这个最光辉的职业永远熠熠生辉的人。“我们承担着无比光荣神圣的重大使命,必须带着感情做好教师工作,用心为教师服好务,用力让孩子们都成才。”许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