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教师入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06.07.2017  19:15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17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启事》,将在第33个教师节,推选出2017年度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目前在64位候选人当中,共有2位来自福建省,他们分别是: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和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官田乡小学教师林德龙。

   公示和投票日期: 2017年7月6日至7月20日。公众可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相关网站( http://uc.jyb.cn/jybuc/web/news_2017kmvote/client/vote_frame.html#/kmvote/14/1 ),进行电脑端和手机端网络投票。

 

 

  25号候选人

教书育人永远是第一责任

——记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

  30多年,从青春到耳顺,尤民生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农业教育科技事业,回望来路,尤民生认为自己最大的骄傲,就是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农业科技人才。——题记

   事迹说明

  他是全球最早破译公布鳞翅目害虫小菜蛾基因组,荣获过9项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的科学家,他是担任过多个厅级职务的管理者。但在他看来,这些头衔和荣誉都要让位于他挚爱的教书育人事业,甚至是调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还再三向组织申请回到他挚爱的教师岗位。这份执着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他就是福建农林大学尤民生教授。

  30多年,从青春到耳顺,尤民生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农业教育科技事业,辛勤的付出也赢得了认可。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福建省普通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回望来路,尤民生认为自己最大的骄傲,就是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农业科技人才,因为“教育和教师最终都是为学生服务,学生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最能体现教师的价值”。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

  1984年从原福建农学院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迄今,尤民生已经在教坛辛勤耕耘了30多年。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他就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希望能永远将这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坚持下去、传递出去。在这30多年里,命运也给了尤民生很多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但他还是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教书育人事业。

  1988年10月,尤民生博士被国家教委公派到世界一流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做访问学者,后又转到加拿大魁北克林业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1个月的留学生涯即将结束时,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的他有两次居留加拿大的机会:一次是1989年加拿大政府允许中国留学生申请永久居留证,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另一次是他在1990年参加加拿大云杉卷叶蛾第十四届专题研讨会上,渥太华林业中心K. Vanfranken Huyzen教授真诚邀请他到中心工作,被他婉言谢绝了。

  当时国外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远比国内优越,说不动心是假的。但他始终忘不了,是党和人民给了他上大学及出国深造的机会,牵引他一个一个阶梯地往上攀登;始终忘不了,那无法割舍的教育事业以及那群挂念着他的母校同事和学生。1990年7月,尤民生毅然登上了归国航班。1993年他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受到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6年10月,时任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的尤民生被任命为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这在很多人看来是荣升提拔的好事,却让他犹豫了好一阵子,因为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离开学校,不愿意离开教书育人岗位。经过深思熟虑,尤民生鼓足勇气向组织提出了希望保留福建农林大学工作职务的请求,并希望有机会还让他继续回校工作。

  到农科院后,尤民生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工作成绩得到了全院上下的高度肯定,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多少能填补他离开学校的惆怅。但事实上他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始终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经过再三申请,2008年10月省委批准他全身心回到学校工作,人生的一次意外转向终又回到了教书育人的既定轨道。

  因为热爱,所以奉献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大多数教师的人生写照。但尤民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抉择,从未抱怨过清贫的生活,始终以实际行动诠释教书育人的责任。从之前单纯的任课老师,到植保系副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再到后来的党委常委、副校长,虽然职务在变,但一颗热爱教学事业,热爱学生的心却始终如一。

  在学生眼中,尤民生教授是一位严师,事无巨细,言传身教。2007年9月,白建林同学考上了尤民生教授的硕士生时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尤教授是我国知名农业昆虫专家,担忧的是尤老师身兼学术专家和行政领导双重身份,时间精力有限,怕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不会那么细致。但在白建林读硕又读博的这几年里,尤民生教授对他的指导和交流很频繁。2011年6月份,尤民生教授为了白建林同学的博士论文选题,特意找来有关方面的博士论文和书籍20多本,看着他背来的一本本厚厚的书籍。白建林觉得尤老师背来的不仅仅是参考书,更是一份厚厚实实的爱。

  尤民生经常说“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要沉下去”。他经常教诲学生要有不怕吃苦、锲而不舍的精神。从研究生的学习课程安排,研究论文的开题,实验方案制定,到论文的写作,他都要认真把关,从不疏忽,从而保证了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他还特别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好的教师要做到详尽其详、略尽其略,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尽可能多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尤民生教授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他认为政治思想可靠、作风正派、学业扎实、人格健全的学生才是优等生。他要求学生从在学期间就要养成奉献精神,要急国家之所急。“不能光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要到田间地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果不能只写在论文里,要装进农民的口袋里。”每年,他都多次带学生下乡或到合作企业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每到一处,他都受到农民朋友和合作企业的欢迎,是一位深受农民朋友爱戴的专家,被亲切的称为“绿色植物的守护者”。仅他主持完成的“入境台湾果蔬危险性有害生物防控关键技术”1项成果,就服务相关企业和基地298家,应用推广累计面积1367万亩,取得社会经济效益27亿元。

   因为热爱,所以创新

  “好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乐之者”,尤民生能取得突出业绩,靠的是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执着,这也是他勇于创新、迎难而上的内在精神动力。30多年来,尤民生秉承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在教学与科研结合,求实与创新并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尤民生就深刻认识到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所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他都下大力气加快学校国际化办学进程。特别是新世纪之初,他作为分管外事工作的副校长,筹办了福建农林大学海外学院,并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举办了福建省属高校中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福建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积累了宝贵经验。迄今已有420名同学通过合作办学项目,进入加拿大合作高校学习,超过一半的毕业生申请到国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奖学金。

  尤民生在科学创新领域的成绩更是有目共睹的。他先后主持科技部、农业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等18项国内外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在Nature Genetics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260余篇,被国内外学术期刊他引5,000多次。

  围绕“农作物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这一国家重大需求,他提出了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强化农田生态系统保益控害服务功能的新思路,为提高害虫生态控制的技术水平和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创立并实施了蔬菜害虫生态控制的产业化示范工程,使产品达到了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或出口质量标准,在我国南方11个省区推广应用后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013年1月,由尤民生领衔的科研团队攻克了非模式动物高杂合度的难题,向全世界率先公布了首次破译的小菜蛾基因组,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自然遗传学》,在这一前沿领域立下了中国坐标。

  这些前沿科研成果,通过尤民生摸索总结出的科研促进教学法,都带进了课堂、融入了教材,成为教书育人的生动案例。30多年来,他先后培养了博士25人、硕士94人,指导博士后10人,本科生更是数以千计,绝大多数都成为了所在行业的骨干。

  “师品能扶人品正”。他的学生、现在同为植保学院教师的侯有明说,“尤老师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老师,他注意把学科最新的进展和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不仅教给了我们专业知识,更授人于渔,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学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良心”。

  三十年如一日,现在尤民生教授一如继往地带领他的团队坚持在强农兴教的道路上辛勤工作着,希望能为国家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农业科技人才,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研发更多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为实现辉煌灿烂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26号候选人

爱源于责任 美在于平凡

——记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官田乡小学教师林德龙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这句名言用在林德龙老师的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平平凡凡的他,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宏伟壮举,却以一颗赤诚的心为学生演绎了一曲曲爱之歌。——题记

   事迹说明

  走进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官田乡,提起林德龙老师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林德龙平平凡凡,并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宏伟壮举,却以一颗赤诚的心演绎了一曲曲爱之歌:他爱自己的家庭,他爱自己的职业……他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的真谛。

   尽职尽责   任劳任怨

  自从师范毕业后,林德龙服从组织安排,不管到是到初小、完小,还是到中心校,他对工作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工作和生活上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即使是在妻子、父亲生病期间,他也从不影响工作。在学校里,尽管他长期担任高年级的语文科任、少先队总辅导员、报帐员、副教导主任、副校长,工作任务繁重,但他像一头老黄牛一样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着,从无怨言。

  二十几年来,他长期担任高年级的语文科任,在教学过程中,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主抓教育教学的行政,他总是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带头做好每一件教学常规工作。认认真真备课、上课、改作、检测、辅导。他认为“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做好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好,要不然如何去要求别人呢?

  因患有腰突症,他有时上一节课双腿酸痛无法站得太久,就两脚交替站着上课,有时下班回宿舍爬三层楼的楼梯都非常艰难,但他从未对同事及家人提起。他所任教的科目,成绩优异,倍受学校、同事、学生、家长的称赞。

  2012年12月,由于一些老师提前退休,学校一时没有合适的老师来担任四年级的语文科任,他在已担任学校的副教导主任、六年级语文科任、六年级班主任的情况下,毅然挑起了重担——兼任了四年级语文科任。因为他心里清楚:此时此刻,四年级二十多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在等待着老师上课,自己身为主抓教育教学的教导主任,不应当让他们等待。

  一些不了解学校情况的家长也在抱怨:“林老师教两个年级的语文,还要做学校的行政工作,又要照顾她妻子,能教好两个班的语文课吗?”为了消除家长们的顾虑,他及时组织召开了两个班的学生家长会。面对种种质疑,他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二十几个求知若渴的学生,他毫不犹豫地坚持下来。

  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仍然可见他的房间灯还亮着……在教师课间休息室、操场上、教工活动室几乎见不到他的身影。周末时也常常可以看到他在办公室里加班。学校的老师、学生们甚至几乎没看到他静坐下来喝一杯茶、看一会儿电视……至于应酬、游玩之类,对他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了。

  那段时间,他就像机器人一样,差不多每天都是忙到眼皮打架,头脑发昏,两腿发软了才勉强上床就寝。就这样,他以高度的责任心一直坚持到第二学期的期末,当期末学生学业质量检测成绩公布时,他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四年级、六年级的语文科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自2013年开始,林德龙开始担任副校长并主持中心学校本部的全盘工作,他在做好事无巨细的学校工作同时,因学校老教师偏多,按工作量要求无需担任语文科任的情况下,他又勇挑重担,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师。二十几年来,在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他的行政工作从不含糊,一丝不苟,雷厉风行,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爱生如子   情深似水

  每天凌晨六点多,林德龙就赶到教室陪寄宿生早读,晚上指导四、六年级的寄宿生晚自习,晚自习结束后回家紧接着还要做家务,照料妻子,批改作业。为了不耽误他所承担的课程,林德龙总是一边做家务,一边照顾妻子,一边做好教学的有关工作。他在下班回宿舍或者上班时手里常常比别人多了一些东西——教学用的书和学生的作业本。因为妻子患病时常浑身酸痛,需要在他的按摩下才能勉强入睡,他也由此时常“一心两用”:右手拿着笔批改作业、编写教案,左手给妻子按摩。

  二十九年来,他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一个观念:“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他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学生的生活。他爱生如子,无论是优生还是学困生,他都一视同仁,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他给予了更多的关爱。

  2012年他任教的毕业班一位单亲家庭学生叫陈日煌。临考前一天晚上突发高烧,学生家长因正在住院不能赶回,那天晚上天下着瓢泼大雨,他妻子还在挂着点滴,他二话没说骑着车,冒着雨,带着学生到卫生院看病。当他回到家时已是深夜。这样的事例林德龙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回了。学校的老师、校门口的保安和卫生院的医生常常看到他带学生去看病。有时学生没带钱,他总是先掏钱帮学生垫上。他对学生付出的爱,学生们也学会了感恩。他教的学生毕业后好几年了,每年都来给他过生日,寒暑假时常常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拜访他。他常常勉励学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读书,每当听说哪个学生进步了或考上哪个大学了,那是他觉得最幸福的时刻。妻子需常年照料,女儿在外求学,他包揽了所有家务,还要照顾在世的长辈,但他不仅无怨无悔,而且认真地尽到了为人师的责任。

   师德高尚   忠孝两全

  林德龙不仅工作责任心强,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他对待工作全心全意,对待家庭也同样如此。十几年来,他用他那乐观的精神,厚实的臂膀,顽强的毅力,无悔的付出,撑起一个沉甸甸的家。2001年初,不幸悄悄降临这个平静的家庭。他的妻子的皮肤突发病变,慢慢地发展到浑身发黑、寝食难安的地步。从此,他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带着妻子踏上了艰难的求医之路。十年来,他带着妻子辗转于省内外多家医院,最远的去过石家庄、北京,最近的到过漳州、福州、厦门。最后,他的妻子被确诊为结缔组织病,这种病是罕见的疑难病症,难以治疗,病人的手脚永远不能下水。从此,由于女儿在外读书,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家务活全靠他一个人张罗,早晚要帮妻子洗脸、洗澡,平时还要帮她按摩、推拿、打点滴。多年照顾下来,他从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护理专业培训的普通人,变成了一个能为妻子配药扎针输液的“业余护士”。

  2010年暑假,他带着因病脚掌严重溃疡的妻子,第二次远赴河北省石家庄求医。由于妻子不能行走,一路上除了坐汽车、火车,林德龙都要背着妻子行走。长期的劳累,导致他自己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路上他只能咬着牙,强忍着酸痛,除了背妻子,脖子上还挂着重重的行李,那是怎样的一种艰难啊!

  元代诗人元好问在《雁丘词》中写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他,就像一只忠贞不渝的大雁,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用无私的爱为妻子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2006年初原本患有冠心病的父亲病情开始恶化,卧床不起。在照料妻子的同时,他又带着父亲四处求医。那段时间,他白天上班,照顾妻子,忙家务;晚上在指导寄宿生晚自习后,又急急忙忙地赶回家服侍父亲,直至父亲离世。

  孟子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在老父亲面前,他是一个好儿子;在岳母面前,他是一个好女婿;在妻子面前,他是个好丈夫。时间是有限的,但他却总能挤出时间去看望老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为家中的老人过生日,逢年过节,他都要买一些老人家爱吃的东西送回去,从不间断。可每当老人们问起自己,问起妻子、孩子时,他却始终报喜不报忧。因为他深知家中的老人已为抚养孩儿而白发苍苍,不能让他们再为孩子而操心;因为他希望家中的老人能安度晚年,不能让他们再为孩子而操心。

  这就是他——林德龙,一位平凡,但始终用一种朴实、乐观而又真诚无悔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的农村小学教师。他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演绎着对亲人、对父母、对学生最大的责任,这就是最平凡、最感人的爱!

  美国学者门肯曾经说过:“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林德龙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他的奇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