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人道主义救援能力 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

22.05.2016  13:25

  蔚蓝的天空,翠绿的草坪,整齐的列阵。5月21日上午,“蓝色突击—2016”中泰海军陆战队联合训练开幕式在泰国梭桃邑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隆重举行。来自两国的海军陆战队官兵士气高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即将展开的联合训练。

  彰显捍卫地区和平与稳定决心

  此次联训的主题是“中泰海军陆战队人道主义救援联合行动”,包括反恐背景下的两栖作战、在发生冲突地区撤离人员、救灾,以及舰艇战术机动、协同通信等科目和内容。中方组织500多名官兵参训,双方参训总兵力超过1000人,兵力规模、装备种类、科目内容均超过以往。

  开幕式上,中国海军副司令员王海表示,此次联训是中泰海军陆战队第三次组织联合训练,充分体现了中泰两国两军牢固的传统友谊和务实的军事合作与交流。联训顺应了当前国际海上安全形势发展对海军陆战队军事行动的需求,彰显了两国海军陆战队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捍卫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决心、意志和能力。

  泰国海军作战舰队司令纳里斯·巴图苏望上将表示,此次联合训练的宗旨是通过相互交流,进一步深化两国军队之间的合作,提高参训官兵的技战术水平。联训期间,希望双方进一步密切友好关系,为今后共同训练和执行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后,双方代表团团长检阅了参训官兵。看到中国军人虽然头顶烈日汗水满颊,却纹丝不动军容严整,纳里斯·巴图苏望上将由衷赞许。在军事技能展示环节,练兵场上一招一式整齐划一,喊声震天,中方官兵展示擒敌拳、棍术和长刀等军事技能,泰国官兵进行泰拳表演,彰显了两国军人过硬的军事素质,赢得在场人士的热烈掌声。

  5月19日,参加联合训练的中方官兵随中国海军长白山舰抵达泰国梭桃邑港,拉开了此次“蓝色突击—2016”联合训练的序幕。泰国海军陆战师副师长苏提彭·阿纳达蔡大校对中方参加此次中泰联训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

  中方指挥员、南海舰队某登陆舰支队副支队长曾声海表示,作为亚洲近邻,中泰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继“蓝色突击—2010”“蓝色突击—2012”中泰联训后,中国海军再次来到泰国,开展“人道主义救援”联合训练,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国两军友好关系,促进双方海军深层次交流合作,提高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与挑战的能力。

  传递域内国家加强安全合作强音

  “蓝色突击—2016”联训中方副指挥员、海军陆战队某旅参谋长张顺华介绍,此次联训,中方在陆战兵力的基础上,首次派出舰艇兵力和航空兵力参加。其中参训的陆战兵力为海军陆战队某旅一个加强步兵连,由266名官兵组成,携带9台两栖装甲装备、防空导弹及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各型轻重武器和部分两栖侦察、反恐、防化装备器材。未来半个多月里,中泰双方参训官兵将分别展开海上、陆上联合训练,采取集中授课、互教互学、分组训练、混编同训等方式,进行反海盗、救灾、防空导弹作战运用理论交流,以及野外生存、城市反恐、装甲兵战术、防化侦测、排爆作业、战场急救、直升机滑降、多兵种实兵实弹综合演练等课目联训。

  中国作为东盟近邻和重要战略伙伴,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行亚洲安全观,向外界传递域内国家加强安全合作的强音。近年来,中泰两军在各领域、各层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去年2月,泰国海军训练舰编队抵达湛江,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友好访问。11月,应泰国空军邀请,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参加中泰空军“鹰击—2015”联合训练闭幕式飞行表演,向泰国民众奉献了充满阳刚的“蓝天之舞”。今年2月,中国海军第二十一批护航编队“柳州”号导弹护卫舰、“三亚”号导弹护卫舰和“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停靠泰国廉差邦港码头,对泰国进行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安全与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维·钟提塔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泰中军事合作发展迅速得益于两国战略互信不断增强,双方开展的多领域军事合作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东盟国家欢迎与中国开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领域的合作。东盟国家对自然灾害和人道主义救援有着迫切的需要,中国在此方面的丰富经验值得借鉴。因此,双方在这一领域的联合训练不仅有助于推动双方务实合作,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安全与战略合作水平。

  泰国国家发展学院教授乍伦对本报记者表示,泰中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近年来互动愈加频繁,体现出两国关系日益密切。双方以军事合作为契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战略合作框架下开展有效的密切互动,不仅可以实现互利共赢,而且对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起到促进作用。

  纳里斯·巴图苏望上将对本报记者表示,泰中两国之间的文化、贸易关系源远流长,最重要的是,从古至今,两国人民血脉相通,这将进一步密切巩固两国人民和两国军队之间的友好关系。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