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不留名 为我们树立了标杆

16.09.2014  18:40

  2014年7月8日晚上的电视新闻中播放着这么一条消息:“杭州市政府表彰7路公交车放火事件中见义勇为的英雄们,授予李鹏涛、李中义、王磊、成彪、王维、康国海、潘樟友‘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杭州小营街道紫金社区的保洁员周文成,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新闻结束,他如往常一样转身,回到饭桌上,和妻子有说有笑起来。中国文明网9月15日讯。

  本该榜上有名的周文成,火海敲窗救人后悄然离开,就像他看了电视新闻后一样从容淡定,其高尚品德更显珍贵。固然英雄见义勇为后不愿留名,但我们的社会不能忘记和遗漏英雄。通过人们的发现,记者的采访,为我们重现了老周在那千钧一发之际表现出的舍己救人的大智大勇,更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他那不为名利所诱的高贵品德。

  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7月5日,杭州一辆公交车不幸起火,瞬间燃起的大火和烟雾弥漫了整个车厢。回忆当时的惊魂一幕,老周至今心有余悸。那天他买了哑铃准备送给亲戚,正巧看到公交车起火,他想都没想就冲向前去,抡起那副哑铃就砸向公交车左后侧的车窗玻璃,玻璃应声而破一个大洞,也是因为这一下,其他救援的人才能敲碎玻璃。好多烧伤的乘客,从车窗里爬出来。这时的老周不顾公交车随时都有被大火吞没和爆炸的危险,奋勇爬进车厢把一个已经重伤昏迷的小孩递给窗外的救援人员,然后仍留在车厢内搜救。直到体力不支才下了车,下车后他顾不上休息片刻就又加入了抬运伤者的行列,一刻都没停,更没顾得上左手手臂被玻璃划破的伤……。当全部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抢救后,老周却转身悄然离去。

  救人不留名更显弥足珍贵。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尤其是救人后坦然离开更让人们为之动容。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他不愿出名,为啥记者又能找到他,大众又能知道?原来这并不是老周自己所说,而是社区居民在救人的电视报道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认出了老周。可是,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个老家连云港来杭州当了一名环卫工人的老周却朴实的笑着说:“我是一名驻杭流动党员,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去救的。不想让别人知道,主要是因为这事没什么好拿来炫耀的,想到他们能脱险,我自己受点伤也无所谓。”呼吁虽然不多,也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但字字句句都像金子般闪闪发光。尤其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那个小男孩咋样了?此情此景,更让在场的人深为感动。齐夸好人老周。笔者也想好好地点赞一下老周,可是一向下笔如流水的我此时却深深地感到任何溢美之词对老周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中刻下了周文成这个名字。

  社会和大众当向英模们学习。社会期盼英模,人们更期待当今能涌现千千万万个老周。当然,我们崇尚英模,更应该学习英模们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而且要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危难之际能见证英雄本色,平时之际亦能彰显助人为乐的精神。尊老爱幼、扶弱济贫、团结友爱、邻里互助等等,如果说抢险救灾,并不时常能遇到的事,那么上述所说,天天都有,人人也都能见到。只是看我们是否用心和真心去做。我想,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争当精神文明的接力和传承者,就能让精神文明之花在祖国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句歌词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就让我们为此而共同努力吧。(陆敬平)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