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难以为继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故宫博物院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23万平方米木结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皇宫建筑群。
故宫古建筑在建造、维修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殿建筑施工技艺,被称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种技艺不仅保持着故宫古建筑的原貌,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因此,2008年“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上,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其下还细分了上百项传统工艺。在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古建筑从材料、用色到做法,都要严格遵循营造则例,代表最高等级的紫禁城无疑是这一整套营造技艺的登峰造极之作。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目前古建筑修缮被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引入市场竞争,往往以综合报价或“谁报价低就用谁”的简单标准,通过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古建筑修缮市场化以后,企业为了减轻负担,一般只设少数管理人员,一项工程中标以后临时招募工人,而工人的来源主要是“农村包工队”,工作状况不稳定,有古建筑修缮工程则聚,无修缮工程则散,得不到应有的培养。现有古建筑修缮工人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不足1/10,修缮队伍技术水平普遍下滑,由于修缮队伍缺乏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施工操作中表现出种种不规范。不但与故宫官式古建筑修缮工程的应有质量相差甚远,而且使传统营造技艺传承难以为继。
同时,目前故宫古建筑修缮材料采用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方式取得。“货比三家”,价格便宜占重要因素,因此精工细作的传统修缮材料逐渐被迫退出竞争。目前古建筑材料供应市场上已经难以购得符合要求的优质传统材料,更难以保证故宫古建筑修缮所需传统材料的质量。例如在砖瓦材料方面,以往我国古建筑砖瓦产品的生产基本沿用传统的烧结工艺。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影响,过去严格的砖瓦生产工艺,现在一般都不再采用,造成成品质量与明清时期存在很大差距,体现在砖瓦的规格尺寸不统一,各项力学及物理指标无规范,强度、密实度、吸水率等相差极大且变形严重。这样的砖瓦产品使用于故宫古建筑保护修缮,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
因此,他建议建议国家重视故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一、在文物修复专家队伍稳定方面,合理制定文物修复专家的退休返聘制度,按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退休标准,保障他们享有与付出相适应的待遇。
第二、在传统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方面,建立特殊人才选聘制度,保证专业工匠队伍的稳定和培养,对于经过系统培养的保护传承人员,经过严格考核后,可以不受户籍制度限制,作为专业亟需人才加以安排使用。
第三、在传统修缮技艺保护传承方面,改变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文物修缮企业的机制,制定专业技术队伍相对固定、培训有保证、水平不断提高的制度,这是古建筑保护修缮的最根本保障。
第四、在传统修复材料供应质量方面,改变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解决古建筑修缮传统材料供应问题,扶植传统材料生产企业,同时强化质量管理及监督。(完)
而这整套讲究的营造技艺,在现行“一刀切”地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后,造成一系列保护和传承的问题,使得这一非遗技艺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