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倾听民声汇聚 民意 议案建议落地有声

01.09.2022  13:16

  贵州安龙县稻田景色。
  刘朝富摄

  人大代表依法提出议案建议,是执行代表职务的重要形式,也是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重要渠道。议案建议是代表们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广泛调研、精心准备形成的,内容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集中反映了社情民意,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议案建议?国家机关怎样办理这些议案建议?为什么代表议案建议能够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转化为国家法律、政策举措?本版今起开设“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栏目,敬请关注。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

  “”专家的“”建议

  本报记者    张天培

  在内蒙古一个叫向阳峪的村子,村民刘大成流转了1.3万多亩地种高粱。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片地是被除草剂污染的耕地,长出的高粱苗大片大片地枯死,如此下去,就会赔得精光。

  刘大成辗转找到了熟悉土壤生态管理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远东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党永富。在党永富的指导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耕地恢复了健康,高粱长势良好,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

  作为一名农村科研工作者,一直以来,党永富执着于寻找优良的土壤污染防治技术。从担任乡人大代表到县、市、省人大代表,一直到被选举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无论担任哪一级人大代表,都积极履职,为保护土壤、治理土壤鼓与呼,在解决除草剂残留污染、重金属污染、农业氮排放控制、土壤酸化板结与盐碱化平衡等方面都研发出成熟可靠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刘大成的经历引起党永富的思考:全国一定还存在很多类似的事件,如果出现因土壤污染造成实际损害,如何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对这种损害有没有权威的司法鉴定?

  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党永富认为,土壤环境状况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各地陆续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并在制定法规标准、修复技术研发和试点工程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但是,与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息息相关的司法鉴定工作,在实践中普遍存在鉴定标准不统一、鉴定主体不规范、反复鉴定等问题。

  “我国缺乏关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的专门性法律,即使在环境保护法等基本法中有所规定,也多是一些原则性和宣示性内容。其他一些涉及司法鉴定问题的具体规定散见于环境、渔业、水域、农业等部门规章文件。”党永富表示,当出现污染损害的证据及损失难以认定和计算的情形时,一些依据部门规章、文件规定所做出的鉴定意见,不能有效承接上位法中的法律责任规定,效力不足,以至于容易出现“立案难、定损难、责任认定难”的问题,导致环境损害诉讼周期过长,司法资源被大量浪费。

  于是,党永富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土壤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建议》,从扩大土壤污染损害鉴定机构的数量、制定统一性土壤污染损害司法鉴定标准、构建“专家辅助人—专家陪审员”二元制约模式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考虑。

  此建议得到司法部等部门单位的高度重视。交办后,有关办理单位专门就此问题进行调研,认真听取党永富关于办理方案的意见建议。司法部等办理单位表示,在司法实践中,专家辅助人、专家陪审员等专业人员,在帮助法官解决专门性问题、加强鉴定意见的法庭质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将认真研究党永富提出的“专家辅助人—专家陪审员”二元制约模式制度的建议。生态环境部针对案情简单且涉及金额较小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也积极组织研究快速鉴定评估工作方法。司法部将加强司法鉴定制度与证据规则、诉讼制度的衔接,推动健全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为解决环境污染纠纷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确保粮食安全,就要保护土壤,确保土壤健康。”通过参加执法检查、一线调研等代表活动,作为“”专家的党永富深刻地体会到,要从根本上治理好土壤污染,必须要走“法律+科技”的路子:一方面,要健全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让这项工作有法可依,让法律条文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营造知法用法、爱护土壤、维护农民权益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减少、预防和治理污染,加大经济适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全国人大代表何健忠——

  从“技工”到培育“大国工匠

  本报记者    倪    弋

  多年前的一次调研经历,让连续当选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邮政集团江苏省泰兴市分公司城区分局局长、江平路支局支局长何健忠,一直对一线技工缺乏的情况持续关注,研究至今。

  “现在制衣行业的技工太少了,年轻人基本不学这个技术,加之这个行业专业性强,其他行业的人做不来,导致服装厂很缺人,家家都在‘抢技工’。”几年前,何健忠来到一家制衣公司调研,公司负责人在介绍公司情况时,着重提到了服装制造业招工非常困难。

  “家家都在‘抢技工’,是各类生产行业都面临的普遍情况吗?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又该如何解决?”为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搞清问题症结并提出有效对策,此后何健忠又到各类工厂、工地进行调研,详细了解一线技工队伍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向工人们了解他们的待遇和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

  “很多培训就是在教室、车间里走个过场,学到的东西不实用,到工作的时候,好多都不会,要从头学。”谈到在技工学校的学习时,有的年轻技工坦言“学校教学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还有的年轻技工说:“工人工资不高,可生活中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交流中,何健忠还发现就算是在企业工作多年的工人工资也不高,这让一些年轻技工感觉在这一行看不到未来,因此他们大都想转换职业,不愿再做一线技术工作。

  “过去是徒弟求着师傅学,想方设法地要学‘绝活儿’,现在找个踏实学技术的徒弟可不容易。”一些资深的技工说,技术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很长,过程重复枯燥,年轻人不容易沉下心思学,学了一段时间就因为工作单调、薪酬不高改行了,传承师傅们手上的技术诀窍、“绝活儿”的人越来越少。

  通过多年扎根一线的调研,何健忠深深感到:一些技工学校等培训教育机构缺乏实用性、针对性内容,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薪酬分配和评比上没有合理的考核和奖励标准,给技工的上升空间不够等问题,是造成一线技工短缺的主要原因。

  “要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已是当务之急,需要从各方面改进工作。”何健忠表示。于是,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何健忠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同时要突出重点,对一些师资雄厚、实训设施先进齐备、专业设置合理的学校,以及高、精、尖、新和紧缺型技能人才的工种专业加大扶持力度;要在全国现有的高职院校(含技工学校)中选择一批管理规范、师资技术力量雄厚且各具特色的学校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布局及工种专业设置,使有心学技术、有志向做技工的人能迅速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享受政府的惠民培训……《建议》中,何健忠还提出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宣传等途径,多措并举加强一线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收到何健忠的《建议》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门进行了研究,并商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培训质量;继续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投入;加强对工匠和劳模的宣传。

  “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受重视、被采纳,自己感到很好地履行了代表职责。”何健忠表示,未来还将持续关注和研究一线技工队伍建设,继续呼吁全社会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张伟——

  破解老人照护难题

  本报记者    金    歆

  作为呼吸内科专家,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接诊的患者,许多都是老年人,胸闷、气喘、咳嗽是老年患者常见的症状。人们普遍认为出院是一个照护期的结束,但在张伟看来,对很多老年人来说,长期照护才刚刚开始。

  张伟曾有个病人,70多岁了,患哮喘10多年。老人唯一的孩子在国外工作,平时和老伴相依为命,老太太多年来一直对他精心照顾。但有一天,老太太在厨房做饭时,老爷子在卧室突然发病,老太太一时没听到动静,等送到医院,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一系列的事例让张伟认识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如何护理成为老人及其家属面临的一大难题。张伟常听到长期照护病人的家属说,病人因为病情加重完全失能,家人照顾力不从心;也常听到失能病人说,觉得自己给子女带来的照护负担太重,觉得对不起孩子。

  这些情况张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方面她替病人着急,不专业的照护、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抑的家庭环境都对老人的康复具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她也替病人家属着急,工作的压力、独生子女的焦虑和经济的负担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张伟觉得在我国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迫在眉睫。

  据了解,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重点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

  一位享受长期护理保险红利病人的故事坚定了她进一步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的信心。

  “随着病情发展,你的病可能需要家人长期照护。”令张伟没有想到的是,眼前这位病人并没有因此而发愁。病人患有慢阻肺并肺动脉高压病症,老伴已经去世,只有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

  细问之下才发现,原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给他提供了护理保障。据了解,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而江西上饶就是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依据相关政策,这位病人每个月缴纳不到100元的保费,回去后可以选择申请居家上门服务或者去养老机构,并能够享受到每个月100元左右的补贴。病人说:“价格实惠不说,有专业的人进行照护,自己舒服,儿子也放心。

  张伟很受触动,想进一步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普及,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于是,她开展了大量的调研走访工作,先后到青岛、重庆、成都、上海、上饶等试点城市,了解当地深化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措施,并围绕筹资机制、失能评定标准、支付标准、信息化建设等体制机制问题与有关部门进行探讨。

  结合调研的所见所得所想,张伟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建议》中,张伟提出应当通过个人缴费、财政补助、医保基金适当划转、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建立独立的筹资体系;坚持责任分担,遵循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合理划分各方筹资责任;加紧研究制定各类标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保险保障效果;推进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适应护理服务需求的专业化护理人员队伍等。

  会后,《建议》按程序交由国家医保局研究办理并负责答复。国家医保局通过多种方式与张伟进行了深入沟通。不久后,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着眼于建立独立险种,扩大试点,在原有15个试点城市及吉林、山东2个重点联系省份的基础上,新增14个试点城市,试点期限2年。截至2021年8月,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到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52万人。


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
  6日,中国(福建)—东盟经贸合作论坛在榕举办。政府
福山郊野公园入选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昨日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政府
军地领导在福州检查指导征兵体检工作
  8月3日,副省长、省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金福,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