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机 健康快乐成长

17.03.2021  01:11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在今年3月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通知要求,切实加强手机管理,各地和学校确保中小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2021年3月13日 央广网)

  近年来,手机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沟通和交流工具,“机不离身”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学生迷恋手机的现象数见不鲜。个别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能自拔,吃饭看手机,睡觉看手机,甚至还偷偷带手机到学校,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都产生了不良影响。长时间沉迷手机,眼睛首先遭殃。2020年10月,教育部对9省份14532名中小学生疫情期间视力情况进行了调研,“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最多,达到15.2%。”究其原因,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导致的学生长时间观看电子屏幕是主要原因。

  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催生了许多心理问题:过渡沉迷手机,孩子开始厌倦和外界的交流;因为手机使用导致的心理问题和亲子冲突也随之增加;带手机到学校,影响课堂教学,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

  在笔者看来,引导孩子放下手机光从源头上“”是远远不够,还需要心理上的有效“”。虽然禁止孩子携带手机进校园能够从源头上缩短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但是对于孩子放学后和假期的手机管控却是收效甚微。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孩子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引导孩子从心理上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转移兴趣才是重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引导孩子放下手机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后疫情时期,公益性的青少年心理咨询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鼓励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家长和孩子敢于正视问题,积极寻求帮助,解决孩子的手机上瘾问题;学校要发挥自身的阵地教育功能,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引导孩子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性,让孩子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有意义事情上,如学习、身体锻炼等;家庭要关注孩子成长的情感需要,用更多的“有效陪伴”让孩子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存在感,从自身做起,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游戏、刷微信等,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引导孩子放下手机不能单纯的源头“”,更要发挥有效的心理“”,堵“”疏“结合才能有效引导孩子放下手机,健康快乐成长。(厦门文明网 陈美园)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