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攻坚战年内将有序提速 三大改革将有突破

21.08.2014  14:46

  中新社北京8月21日电 题:改革脉搏:中国金融攻坚战年内将有序提速

  中新社记者 魏晞

  中国的金融改革,如今寓更深含义。5月至今,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多次布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强调金融要为做强实体经济、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提供支持。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身处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阵痛中,如何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这十五字难题,考验官方举重若轻的智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表示,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可以预见,今年内金融改革攻坚战将谨慎落子、有序提速。

  货币政策:杜绝“懒政”不会“大水漫灌

  在“中国货币政策或许转向相对宽松以拉动经济”的一片猜测声中,中国央行的态度非常明确:今年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

  这就杜绝了简单开闸放水的“懒政”。过去的教训是,“强刺激”往往让国企和地方政府获得更多资金,刺激过后引起的产能过剩、小微企业资源缺失、经济结构重型化,往往需要花更多气力调整。

  年初,央行会议已将货币政策调控手段视为今年金融改革重点领域。为此,年内中国已施行两次定向降准,并多方加大对小微、三农和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在十个省市开展常备借贷便利试点,新设信贷政策支持的再贷款。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中国货币政策会定向支持薄弱环节,但数量级与西方量化宽松不可同日而语,不会搞“大水漫灌”。至于今年是否还会采取定向降准等直接“找准靶心”的创新举措,马骏认为,“这要看货币政策传导是否还面临阻滞因素,如果流动性不能如预期顺畅进入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就得考虑‘定向’”。同时,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常备借贷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将是央行今年继续调节流动性闸门的主要手段。

  存款保险:出台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水到渠成。中国央行相关官员近期向记者透露,目前出台存款保险制度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且制度设计将使绝大多数存款人的全部存款得到保障。

  对此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等各项改革的重要配套机制,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提高民众对银行体系的信任程度,还能使各类银行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还可以增加老百姓对中小金融机构稳健性的信心。北京师范大学金融学系主任贺立平认为,如果没有这项制度设计,百姓可能更愿意把钱存到大银行,这样中小银行或被迫高息揽储,继而追求更高资产收益率,从而提高风险。有了体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金融机构高息揽储的压力,百姓存款有制度保障,在银行经营不善甚至出现谣言时,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挤兑压力。

  三大改革:今年内将各有突破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继续发展直接融资,金融领域三大改革今年之内将各有突破。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张翠微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自1996年即致力于推进这项改革,近两年取得显著进展。今年央行已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二是稳步推进同业存单发行,初步计算,至八月初今年发行的同业存单已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三是有序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张翠微表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沿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的改革路径,今年3月1日率先在上海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经过一段时间先行先试,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在自贸区运行平稳,外资外币流动总体正常,将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方面,另一项可能有所突破的改革是,将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存单。

  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今年更是举措不断。去年11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官方出版物《十八届三中全会辅导读本》上已指出改革方向:未来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对此马骏表示,下半年将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改革方向是:只在汇率浮动范围超过规定区间、资本项目有较大不平衡及金融市场出现危机等偶然情况下,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直接融资渠道也会有所进展。下半年,中国应会扩大信贷证券化试点,以此将直接融资和证券化“节省”出的信贷资源,优先用于支持小微等薄弱环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