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项目核准制改革时间敲定 年底全面完成改革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的工作方案》,2015年底之前全面完成项目核准制改革,原先的三十多项前置审批被精简为两项半。至此,2015年的投融资改革大幕已经徐徐拉开,重点改革领域及产业已经明确,一场属于社会资本的盛宴正在开启。
按照工作方案的时间表,2014年底初步完成事项清理工作,公布取消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前置手续;2015年6月底,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平台建设实现中央部门横向联通;2015年底,全面完成改革工作,实现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新机制,同时构建起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新机制。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介绍说,在精简过程中,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除确有必要以外,要通过修改法律法规,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如果法律和行政法规确实明确有些事项是作为核准的前置条件,也要根据改革的要求、改革的需要,通过修改法律法规不再作为前置的条件。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卫东对《经济参考报》分析说,2015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政策,一是将以深化体制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取消和减少审批事项,扩大企业特别是央企、国企的自主决策权利,突出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二是将允许社会资本参与更多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投资和运营,在部分省市或项目试行PPP等特许经营方式,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基建投资的融资支持。三是将抓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契机,加强内陆沿边交通、物流、仓储、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沿海港口吞吐、转运和通关能力。
“从投资需求来看,我国在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一些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正在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性作用。”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说。
项目核准制改革作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水区和核心区,正面临着大力推进的时机。“精简前置审批,只保留规划选址、用地预审这两项前置。对于少数重特大的项目,也会把环评审批作为前置审批,我刚才给大家介绍的30多项前置审批今后就保留这两项半。”罗国三说。
罗国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过去的审批制度,从中央层面到地方层面,极端情况下会出现一个项目历时1000多天的情况。“‘西气东输’二线沿线14个省区市,所辖70多个地级市,196个县,要把这四五十项前置条件办齐,有的甚至还要从乡镇一级开始办,可以想像,这是一个多么难的事。中石油有一个统计,审批文件1000多个,也可以说是1000多个章,用了4年时间才完成。”
“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对冲经济下滑,基建投资仍有必要保持20%左右的增长,交通、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环保等将成为投资重点。”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说。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空间。加快铁路、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既可对冲房产投资下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带动钢铁、水泥、建材、装备、仪表、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但是,在土地财政紧缩和地方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下,靠政府投资以及平台融资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老路子难以为继。为保持基建投资平稳增长,必须切实改变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单一和民间资本参与动力不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