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事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有效激发“福建活力”
9月20日,莆田市向福建省一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颁发了该市首张“43证合一”营业执照,整合21个部门43项涉企证照事项的“43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在莆田正式上路。而在全省范围,9月6日已启动“多证合一”改革。
营业执照是一个企业进行日常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证件。从“三证合一”到“五证合一”再到“多证合一”,从“一照一码”到“先证后照”再到颁发电子营业执照,企业或个人办理营业执照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
福建省商事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创新举措不断升级,新登记市场主体强劲增长。“商事改革三年半时间,福建省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突破180万,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诞生2064户市场主体。”省工商局有关人士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福建活力”被有效激发起来了。
门槛低了,办企业方便了
“现在注册企业太方便了,不用验资,不用托人,不用提供一大堆的证件,也不用到各部门跑公章,受理后当天就可以拿到执照。”创业者陈玲刚刚注册了一家公司,说起整个办照过程,她对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变化竖起了大拇指。
不久前,陈玲想开办一家标准化事务所,为企业提供标准制定服务。但第一步她就遇到了困难:“该给自己企业取什么名字呢?”她准备了4个备选字号,托朋友去省工商局服务大厅查询。朋友告诉她,不用去服务大厅,现在只要在家里通过福建红盾网就可以进行企业名称预核准。她将信将疑地上网去试操作了一下,很快,字号确定了,她的企业注册成功了。
“对老百姓来说,通过创业来就业,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资金倒在其次,关键是信心。以前,像这样十几个字号‘查重’,至少要跑五六趟,光跑腿就把创业的信心跑没了。”陈玲感慨地说。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百姓曾经抱怨最多的政府服务窗口“三难”问题,经过多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服务水平提升,前两个问题已有明显改善,但“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2013年12月1日,平潭作为我省第一阶段试点地区率先启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随即,一个个“全国率先”的政策利好接踵而来,“办照难”“办证难”问题随之得以一步步解决。
这其中,企业注册登记的一系列便利化改革,成为商事制度改革的“急行军”。企业叫什么名字,自己上网查重,自主申报一键搞定,企业名称登记便利化改革极大缩短了市场主体名称登记时限。在注册资本登记方面,由实缴制变成了认缴制,让注册资本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在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方面,推行申报承诺制,注册企业不必再提交租赁协议、房产证等使用权证明材料,只需填写《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承诺表》就行了。
9月15日,研发成功的依托于电子签名的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可全程网上办理电子执照,企业办事人员“一趟不用跑”,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腿”。
“多证合一”,办照办证容易了
过去开办企业,需要“先证后照”。2014年,国务院推行商事登记由“先证后照”向“先照后证”改革,除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需要“先证后照”的37项审批事项外,申请人可直接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取得营业执照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只保留7类17项前置审批许可。
此举大大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先证后照”改革后,“照”好办了,“办证难”的问题却逐步凸显出来。
为此,省工商局先行先试,指导地方探索“三证合一”登记制。作为全国首个省份,我省率先在福建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开展“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试点工作,进而在全省所有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该项登记制度。2016年,我省作为全国4个试点省份之一,进一步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比其他省份早了3个月。与此同时,我省率先进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试点,比全国早了两个月。今年9月6日,我省正式启动“多证合一”改革,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为了着力缓解“办证难”,激发“双创”活力,今年4月5日,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在全省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其中的一项就是实行告知承诺制,这样,企业只要提供13类核心要件,其他5类非核心要件可以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提交即可。
马尾区方健大药房就是“合并核准”的首批受益企业之一。这家企业的白如玉女士告诉记者,以前想开新药房,要先到窗口办理“药品零售企业筹建审批”,审批通过后才能办理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许可,再进行经营质量管理认证。实行“合并核准”后,3个事项合并成1个事项,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1个工作日缩减为15个工作日,提交材料由3次22份简化为1次13份。“之前至少要跑3趟的申请,今天变成了一个事项,跑一趟就完成多本证书的收件。这为我们企业大大节约了时间、人力,我要为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证照分离’改革点个赞!”不到10分钟,白如玉就在马尾区市场监管局窗口办好了申办手续。(记者 杨忠 文/图)
【责任编辑: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