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 媒体看气象】好风助力 帆起东南

27.11.2018  21:51

  潮涌八闽,帆起东南。

  如今的福建,正以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为目标。随之而来的,是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需求的高涨。专业气象服务,正在成为气象信息服务的热点领域。

  “专业气象服务前景广阔,却长期受需求侧与供给侧不平衡等问题掣肘。必须直面难点、痛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转型升级发展破题。”福建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敖大说。

  部门合作、上下联动、技术创新、和合共赢、人才培养……一系列果断“动作”,推动专业气象服务技术和运行机制创新,促进气象服务可持续发展,让福建专业气象服务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绽放出耀目光彩。

   — 看需求 —

  敞开大门, 行业合作“呼声高

  65.95%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98.4%的良好空气(市区)、负氧离子含量丰沛……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然而,郁郁葱葱的森林却时常面临森林火灾的威胁;“清新福建”称号提出多年,如何证明空气到底有多清新……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气象服务提供了答案——

  福建省气象局首创多普勒雷达结合“葵花”气象卫星的监测技术,配合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打造省、市、县三级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异常热点监测和气象火险等级预报预警可精细到全省78个林场。“这套系统已经在全省101个森林防火指挥单位布设应用,极大提高了森林防火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也降低了护林员的工作量。”省森林防火指挥部王志传说。

  2014年,气象部门推出“清新指数”,按照非常清新、清新、较清新和一般4个等级,向公众实时发布景区PM2.5、负氧离子含量等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清新指数的推出,让游客开始真正了解福建究竟有多清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调研员葛占元说。

  气象部门还与福州市鼓岭管委会联合开展智慧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建设;与南平市武夷山景区管委会联合开展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提升旅游品质。

  “八山一水一分田。”福建山脉众多,气象灾害频发、多发,地质灾害风险防范是这片土地的重头戏。“常规气象服务只能基本满足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精细化的预报产品能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留出更多‘提前量’。”省自然资源厅的罗仁燕说。省气象局与自然资源厅联合研发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风险预警可精细到每个地质灾害风险点,以及可能危及的人口聚集地。当系统预测某地将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系统将自动发送预警信息至受影响区域的应急责任人手机。

  各行各业与气象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依赖于愈发精细的气象数据和预报结论,更期待能出现助力自身工作的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正变得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 看成效 —

  触角延伸, 服务反响“大不同

  远处山坡上长满了橘子般大小的仙人掌,山坡旁“横卧”着数个大棚,棚内密密麻麻培育着2000余种多肉植物。这里是亚洲最大的生态多肉植物景观型主题植物园——龙海双第华侨农场,也是全省首个基于“互联网+”的设施农业智慧气象服务推广示范点。

  大棚里悬挂着许多白色小仪器,看似其貌不扬,却是多肉植物的“保护神”。这款由福建省气象局研发的自动化气象监测设备“农气宝”,能实时准确测量大棚内外气温、湿度、土壤温度、pH值、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在与智能控制系统连接后,“农气宝”可根据湿度大小自动控制风机开关,根据光照变化及时收展遮阴网。

  “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之前,我们园区只能收到面向全县发布的天气预报预警。遇到时好时坏的天气,园区工人得时刻盯着太阳,一个小时就要收展遮阴网好几次,费人力不说,还达不到如今的效果。”龙海双第华侨农场乡下人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鹏说。

  截至2017年11月,设施农业智慧气象服务种类已涉及全省73个县300个基地1000个不同类别的大棚,应用“农气宝”增加经济效益达21.1%,减少气象灾害损失达25.7%,全省用户平均服务效益总增加值达2.5亿元。

  泉州是900万台胞的祖籍地,也是台商投资办厂的聚集地。2006年,泉州市与金门县之间的海上客运航线(简称泉金航线)开通。如今,这条“黄金水道”每天来回6个航次,去年客运量达14万人次。受地形“狭管效应”、台风和季风的影响,这里常年风高浪大,影响航线安全。得知需求,泉州市气象局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实地调研,在航线上的石井码头、大佰岛建设自动观测站。这条航线上客船设计的最大抗风等级为7级,过去,只要瞬间极大风力7级出现,就必须停航,因而导致停航率居高不下。气象部门敏锐察觉其中问题及时指出,瞬间极大风力出现时间短,且瞬间极大风力达到8级至9级时,最大风力才会达到7级,使用“最大风力”作为标准更符合实际情况。最终,经多方协调,2016年12月12日,泉金航线开始实施“最大风力7级”停航标准。

  这是专业气象服务贴近用户需求的又一佐证。停航标准更改后,2017年较2016年通航天数提高8.8%。

  目前,福建专业气象服务涉及多个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基本实现了业务和人员集约,产生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2017年,省气象服务中心的专业气象服务金额突破2000万元,较2014年增长近6倍,2018年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 看思路 —

  盘活资源,发展共赢“有奔头

  福建专业气象服务的蓬勃发展之势从何而来?其背后,有勇于转型的魄力,更有全省上下“一盘棋”的灵活发展思路。

  “各干各的,不仅无法做大,还存在资源浪费、重复建设等问题。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开启齐心协力干事创新的好局面。”潘敖大指出。省气象局积极探索,聚焦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逐渐构建起气象部门内部横向联合、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

  自2015年以来,省气象局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加快气象服务改革发展十六条措施的通知》《关于加快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改革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专业气象服务联动发展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从顶层设计出发,打通专业气象服务“壁垒”,鼓励全省气象部门上下联动,推进专业气象服务转型升级。

  如何起步,如何加速?内联外通、统筹资源、理顺机制是必然要求。福建气象部门思路清晰,稳扎稳打——

  第一步,理顺服务与观测、信息、预报、科研的关系,整合资源,统一由服务中心或国有服务企业出口。省气象局直属单位之间率先建立起横向联合、技术合作、互动反馈和效益评价的运行机制。

  第二步,打破属地原则,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单位纵向联动、分工合理、业务互通、利益共享的专业气象服务组织机制,将同质化较强、技术要求高的专业气象服务项目向省级集约。上下各有侧重,分布式服务,避免重复劳动和业内竞争。协商服务职责与收益分配,共同开拓市场,省、市联动项目,盈利分配遵循“存量保底、增量共享”原则。

  第三步,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寻求国家级业务单位支持,加强沟通联系和人员交流互动,主动引进对接专业气象服务技术。

  不仅如此,还要建立与行业部门共建共享、融合互动的发展机制,并逐步形成政府、部门购买专业气象服务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与用户的互动反馈,探索先服务后收费的方式,为持续性开展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在成功打破属地原则的同时,省气象局盘活资源,深化国有专业气象服务企业改革,在探索机制的道路上,真切感受到“和合共赢才是硬道理”。“近年来,我们努力完善事业与企业优势互补、分类运行的运行机制,坚持事企分开、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优势互补,解决创新型服务落地难和维护难的问题。”省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刘秀芳说。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从分散服务到集约服务,从单兵作战到协同配合,从单项服务到互动服务——在一系列转变之中,福建专业气象服务的样板树立起来。

    — 看底蕴 —

  夯实基础,科技人才“双保险

  机制有了,合作有了,如何才能长远发展?福建气象部门深知,只有依靠科技发展、人才支撑,事业发展的活水才能源源不竭。

  一直以来,省气象局着力发展个性化、精细化专业气象服务技术,建成“业务集约、算法智能、构架开放、接口标准、功能实用”的公共气象服务一体化业务平台,建立起连接基础数据生产和服务应用产品加工之间的通道,充分应用精细化实况数据和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满足气象服务业务产品制作和多渠道快速分发的需求,实现云平台集约、“一张网”大数据融合。此举促进了气象数据与相关行业数据的融合,在部分领域初步建立专业气象服务体系,较好解决了传统专业气象服务中存在的产品单一粗放、针对性差、制作效率低、服务发布手段落后等问题,气象服务集约化业务布局形成。

  通过该平台,省气象局对各行业气象产品指标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和分析,快速智能生成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以“知天气”APP平台为例,该平台在全省约有300万的用户,除常规天气信息外,新开发的“清新指数”也嵌入其中。以该平台为基础,气象部门还开发了专业气象服务专用模块和设施农业专用APP,建立全省信息集约化后台管理、个性化前台服务业务平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纳人才,不仅快速激发了队伍活力,还助推气象部门展现蓬勃的发展生机。

  省气象服务中心以项目为平台、以任务为牵引,联动国家、省、市预报服务力量,分领域跨单位组建团队,成立智慧农业、茶叶气候品质研究、航空、旅游、交通、水电等专业气象服务团队,通过聘请外部门专家当顾问、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调研走访等方式,提高团队人员对跨专业知识的了解,并与其他行业合作,加快培养专业化、复合型骨干;加强岗位设置和管理,实施绩效考核,激发专业气象服务队伍活力;用活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搭建平台,实现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支撑企业发展。

  专业气象服务作为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气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前景,需要更为开阔的思路,更多的探索、努力和坚持,也更需要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共同发展。福建气象部门一直在努力实践 !(中国气象报记者 叶珊杉 汤珺琳 通讯员谢玉丽 李晓婷 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