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时代 不变的坚守

13.02.2015  13:24
  回望2014,有网友调侃,从寻找一架飞机开始,到寻找另一架飞机结束。人们在寻找中体味不安,也在不安中期待改变。过去的一年,老虎相继落马,苍蝇被拍在案,冤案接连平反,社会正气弘扬。

  再看看我们的身边,是否也发生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改变?我们的法律文书和办案信息越来越公开,执法越来越阳光,服务越来越便民。

  看来改变无需等到长发及腰,改变就在我们身边。

  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组织架构、办案模式,乃至人员配备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既然改变不可避免,在这个改变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

  也许,改变的时代,我们的心智模式需要调整,我们的人生规划需要重塑,但我想,与改革同行,这一次,我们更多的需要坚守。

 

            改变的时代 我们需要坚守热爱

  因为热爱,所以向往。当初是什么让我们选择了法官这个职业?无外乎对正义的向往和对公平的渴望。然而理想永远高大上,现实经常没商量,就像我们谈论了一年多的司法改革那样,离的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变革滋生投机,在一个转型中的社会,财富与努力的吻合度往往较低,这一点在当下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一边是不容乐观的未来,另一边是不能承受的现实,还有多少人坚守着最初的梦想?又有多少人因“贪欲”走向歧途 ?

  当然,每个人都有离开和放弃的权利,但对于那些不轻言放弃的,时间自会给你一个公允的交代。“最美基层法官”黄志丽,扎根基层12年,审结案件5000余件,用群众的语言聊法律,用法官的亲和消隔阂,赢得尊敬,收获赞誉。

  倘若不是基于对弱者的悲悯,对审判事业的热爱,她缘何会在如此高压下不改初心。  

  我们时常为外界的苛责和误解伤心,但当我们把职业当成事业,就自然能收获尊敬和认可。因为所谓职业,就是今天干了,明天还得干,而所谓事业,就是今天干了,明天还想干。热爱我们的职业,这就是我们坚守的理由。

          改变的时代 我们需要坚守信仰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官腐败的严重性就在于,它亵渎了法律的权威性,动摇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我们这些承载着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法官而言,信仰不可缺!

  只有信仰,才能传递信仰。不久前,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法官去世,年仅47岁。没有刻意的拔高报道,没有官方的发动号召,但网上网下,哀思如潮,形成了“邹碧华现象”。这位从北大经济法学系走出的学者型法官,无论是处在审判一线,还是肩负司法改革的重担,他始终无私无畏,不计毁誉。

  一个法官,之所以能在广泛的社会领域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和礼遇,固然与其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有着必然关联,但更重要的是邹碧华精神恰好体现了这个时代对某种价值理念的追求,并有效回应了当今社会民众对公平正义和精英法官的期盼。

邹碧华现象”证明:法官可以不是一种“”,不用凭借森严的行政等级和权力,只要凭借自身的法学素养,对职业共同体的尊重,就能赢得广泛的认可和敬畏。这就是法治信仰的力量,这就是坚守的力量。

          改变的时代 我们需要坚守良知

  天上有星辰灿烂,内心有良心照耀。我一直在默默寻找法官群体的精神脊梁,希望寻一处栖息之所将司法良知好生安放。

  法官,作为“社会的良心”,轻者断人毁誉,重者判人生死,更应当有所修为,常念民之冷暖。曾几何时,我们也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但处在这个人人都想和土豪做朋友的时代,初心常常被我们遗忘,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当面临纷繁复杂的困难和诱惑时,有人宠辱不惊、坦荡从容,有人则志得意满、迷途难返。当司法者的良知滑进了钱眼,跌倒在灯红酒绿中,所谓正义便成了乌托邦。内蒙古冤案的发生、山西警察暴力执法,无一不在拷问司法者的良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经常让自己回到起点,纯净一下自己的内心。我们无需谈论推动法治进程这样的庞大命题,但起码做到问心无愧,为自己,也是为家人构筑一份平安。

  你愿或者不愿,改变就在那里,只增不减。面对改变,让我们回到怀揣法治梦想的匆匆那年,以法律之名,惩恶扬善,不负当年的铮铮誓言。面对改变,无论我们身处何地,身居何位,热爱、信仰与良知,都将是我们作为一名法官的最后荣光。 责任编辑:曾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