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民支招破解"墙上"课题 留住琴岛"乡愁"(图)

25.08.2015  16:04
厦门市民支招破解"墙上"课题 留住琴岛"乡愁"(图)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岛上一些店家的招牌十分艳丽、抢眼,与周围建筑的风格不协调。

  厦门日报讯(文/图 本报记者 黄晓波)鼓浪屿的乡愁,藏在壁柱、窗饰、连拱廊上,刻在贝雕、琉璃片里。建筑之美,是她最让人迷恋的魅力之一。

  “建设美丽鼓浪屿,岛上核心商业区的建筑外立面亟待整治提升!”昨日上午,看过本报关于岛上建筑外立面种种乱象的报道后(详见本报昨日第3版《还琴岛建筑美丽容颜》),鼓浪屿整治提升监督员、老鼓浪屿人柯乃分感触颇深。

  不仅仅是柯老,无论是居民商家,还是专家学者,共识已然形成:鼓浪屿老建筑一百多年间演绎的历史、承载的乡愁,正被混乱的沿街外立面一点一点割裂。是时候破解这个“墙”上的课题了!

  如何破解这个课题,居民、商家、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建议。

   1、居民:游人不爱在龙头路拍照

   建议:把棚子“收起来”,让空调“躲起来”

  老鼓浪屿人柯乃分向记者讲述了几个月前的一次经历。那时,柯老的外地亲友上鼓浪屿游玩,带着单反相机一路拍照,留下影像无数。可相比其他路段动辄二三十张的留影,龙头路的照片,大家总共只拍了三张。一问原因,亲友们是这么回答的:“感觉就是一条装修花哨的商业街,没什么特别值得拍的东西。”

  这句话让柯老真切地意识到,改变岛上核心商业区建筑外立面现状,已迫在眉睫。

  同样想法的鼓浪屿人还有许多。龙头居民徐淑芬用“凌乱”来形容她对鼓浪屿核心商业区建筑外立面的总体感受,“这里就像家里的会客厅,是鼓浪屿的门面,游客也最密集。但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五花八门的店招,就是那些大小、长短、材质不一的遮阳棚以及外墙随处悬挂的空调外机,作为原住民感觉很‘丢脸’。”徐淑芬希望,核心商业区建筑外立面“凌乱”的现状,能够尽快改善,还鼓浪屿美丽容颜。

  徐淑芬建议,商家能弱化遮阳棚,把棚子“收起来”,个别情况下实在需要遮阳棚的话,也希望大家能够尽量协调起来,避免杂乱。龙头居民黄定国则建议,根据每栋楼的特点,重新组织空调外机的位置;之后可以进一步设置花瓶式栏杆或木栅格等,将空调外机罩住,让空调外机“躲起来”,还原外墙的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