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造福工程搬迁20多个村 惠及7000多人

21.07.2015  15:37

   宁德网消息(李清旺) “我们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从镇上回家还要走上3个多小时;如今搬到镇区居住,生活大变样了。”日前,家住周宁县咸村镇新樟岗村党支部书记黄敦国谈起近几年村民生活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

  在整村搬迁以前,黄敦国所在的旧樟岗村地处大山深处,道路不通、信息不畅、教育落后……距离镇区虽只有26公里,但却要徒步上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村民们戏称自己的穷旮旯为“世外桃源”。

  2004年,省供销总社干部黄晋榕来此担任第一书记,特地把黄敦国请回来当支书。

  摆在黄敦国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摆脱贫困的现状。那么,首先要解决的是,修路还是搬迁?经过两个月的逐户走访,全村152户群众中,愿意修路进山的占35%,想要搬迁到乡镇上的占65%。村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想法:不想再一代一代穷下去,不能让下一代没有文化。

  2004年,黄敦国带着村里大部分群众搬到了镇区居住,从此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们出门便利,信息畅通,生产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不仅如此,在整村搬迁以前,樟岗村最高学历仅为初中;而搬迁以后,截至2014年,该村出了28名大学生。村民黄刘建的两个儿子也在其中。 “幸亏当年选择了搬迁,要不然儿女哪能都有书读呀。”今年60多岁的村民黄刘建高兴地说道。

  樟岗村是周宁县“造福工程”整村搬迁的成功“样板”,也是周宁县“造福工程”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全县先后搬迁20多个村1600多户7000多人。

  对于实施“造福工程”,该县明确规定,所有专项搬迁资金优先安排地质灾害险情村造福工程搬迁,公共财政优先保证搬迁配套资金,并减免相关税费,确保群众“搬得出”。县老区扶贫、交通、计生、电力等部门全程服务指导,项目所在乡镇、村全面抓好落实。同时,该县还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始终把农村“造福工程”项目作为改善边远贫困山区和地质灾害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东山、樟岗、际溪、礼门等一大批地质灾害险情村相继建起靓丽新村,村民们搭上幸福的快车。

  在确保“搬出”后,该县还注重增强造福新村的“造血”功能,安排好搬迁群众的生产,帮助落实开发项目,并根据各搬迁点的资源特点,进行分类指导,确定不同发展重点和方向,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生产技能培训、小额信贷扶贫、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济能人带动扶贫等形式,扶持“造福工程”搬迁户,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了生产规模,拓展了就业领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如今,在造福新村里,毛竹、锥栗、油茶、果蔬等绿色产业已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