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全力推进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
今年初以来,福建省审计厅全面推进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陆续开展了福建省生态补偿状况、民用爆破行业,现代农业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等方面的项目审计,通过审计组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审计分析报告,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采纳建议,促成一系列深具影响力的地方政策措施出台,有效助推多个行业、产业、企业的改革发展,并在实施过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效发挥了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近年来,福建省审计厅围绕“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法治进程、服务民生保障”,持续推进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该厅将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落实情况作为切入点,通过关口前移、源头把控,堵住制度漏洞、完善政策法规、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审计从财政财务收支、绩效审计向政策跟踪评估及决策建议的审计模式拓展。
从2012年起,该厅从履行公共经济职责、服务宏观管理决策出发,探索性地对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研究了本省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基础条件和发展现状,开展潜力分析,就如何扶持企业发展、提高汽车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向省委和省政府提交了专题报告,引起省领导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势互补和联合发展”的审计建议,完成了省内汽车行业整合工作,整合后汽车集团总资产和产品销量分别增长了137%和59%。
此后,该省不断加大对公共管理领域重大经济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先后对省属驻港企业、民用爆破行业、中小企业扶持、旅游产业、煤炭行业、生态补偿、公共财政均等化、现代农业发展等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热点、焦点议题开展审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宏观分析研判,并就如何突破制约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强的审计建议,提交了《福建省民爆行业发展状况调的专题查分析报告》、《福建省旅游产业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的报告》等审计分析报告,这些审计建议经相关部门研究,已转化为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行动,促成了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省民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整合重组等重大决策部署,形成并完善了《福建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福建省旅游条例》(草案)、《关于支持省属驻港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推进政策措施,推动了福建省旅游、煤炭、民爆等行业、产业、企业的改革发展及福建生态补偿机制、现代农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的完善落实,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也得到部门的积极响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政策效应,实现了审计在服务国家治理方面的建设性作用。
通过审计实践,该厅总结出开展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从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同一类型审计中,分析总结提炼共性、普遍性、制度性问题,升华为综合宏观的审计成果;一种是紧扣当前改革发展和民生维护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节点,开展行业性、系统性专项审计调查。该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点面结合推进。顺应政策实施的脉络,既从财税等宏观政策着力,也从煤炭、旅游等中观产业政策入手,还从驻港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微观个体切入,构建立体、各层次兼顾的审计格局,形成以审计促进制度完善、建立长效机制,增进管理绩效,扩大政策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取向,以研究体制、机制、制度深层问题并开展政策执行效应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审计模式。
二是调研系统深入。在正式立项前对涉及的项目点开展前期调查研究,连接管理决策和基层实践的关节,倾听基层呼声,取得基层信任支持,掌握第一手资料。审计过程中与业内专家座谈,深入了解行业、专业特点,全方位梳理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背景,对同类型微观经济运行主体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调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晰审计思路,找准着力点。
三是数据挖掘分析。充分发挥审计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数据分析优势,广泛采集数据,建构以大数据支撑的观察经济运行的分析框架。灵活采用政策分析工具,运用统计抽样、分析性复核、成本效益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发现行业性、系统性、潜在性的风险和问题,分析政策执行效应,挖掘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的潜力,为政府科学决策、推动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四是制度建构导向。以制度建构为最终目的,围绕体制机制的效率、决策管理的效能、政策执行的效用、工作推进的效果、资金使用的效益,将审计关口前移,对涉及容易引起系统性问题的主要矛盾症结予以揭示,对完善体制机制制度设计及政策安排提出建设性建议,达到消除制度漏洞、完善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的目的。
据了解,2015年福建省将对农业和扶贫县开发、新型城镇化进程等开展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并逐步将宏观公共政策执行效应审计向公共管理服务型审计推进,有效发挥审计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的作用,实现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拓展提升。(外经处 张丽钦 、记者 郑晓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