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18.3.12:推进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12.03.2018  09:58

推进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
□陈泳

      积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敢于担当,要在教学理念上提升“高度”、教学方法上调整“角度”、教学效果上注重“深度”,着力做好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这篇大文章。

      在提升“高度”上下功夫,立足文本领悟核心要义。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第一课程”,思政课教师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诚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在深入推进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要立足于十九大报告和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这两份纲领性文件,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多学一点,准确领悟十九大的理论精髓。在教学理念上要站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深悟透十九大精神是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在调整“角度”上做文章,多法并举活化教学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亦使得学生生活的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教师在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接地气的讲授提升、实现课程的“趣味”。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发挥学生主体性,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形成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互动踊跃、沟通顺畅的现代思政课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是举办集体备课会,合理编排教学专题。实现十九大精神向教学内容转化并融进教学体系,是关联到思政课教学改革问题。从教学总目标出发,聚焦每个章节,确保十九大精神系统、精准融入思政课各章节。教育部组织制定了思政课各门课程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为全面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提供了基本的教学遵循。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要着重从世界观、方法论的角度,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讲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时强调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角度,讲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着重从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角度,紧紧围绕十九大报告描绘的美好愿景,强化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实施多维互动。在十九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上,应实施师生、生生多维互动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开展十九大报告中涉及当代大学生广泛关注的爱国、共享经济、精准扶贫、诚信、文化自信、反腐败、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热点话题的演讲;运用“中国故事”说理启发;运用“砥砺奋进的五年”图片、视频教学强化直观教学。三是创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平台,占领网络教学新阵地。针对学生们更倾向从熟悉的互联网平台、互联网语境中吸取各种观点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创立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学生碎片化学习提供优质载体,使手机成为思政课教学中使用越来越多的辅助工具,力求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现十九大精神思政教育教学风采。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合力,增强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在不断优化十九大精神融入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把十九大精神渗透宣传到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中,于无声处慢功细做,延伸课堂教学的“受益性”,强化知行合一,实现十九大精神内化认同和行为转化,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育人功能,真正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作者为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