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进供给侧改革:新一轮技改,如何更精准发力?
一
在长乐众多纺织企业中,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原本名不见经传,去年却一举跻身福州百亿规模企业行列。
春风得意的恒申,百亿产值背后,是其锦纶长丝、聚合切片产能“领跑”全国。
纺织产能结构性过剩、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少,是不争的事实。若还是“守”着传统的氨纶、锦纶产品,结果将注定被市场淘汰。
自2010年起,恒申着眼于“智能制造”,连续进行了五期技改,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日本TMT、瑞士伊文达、德国巴马格等公司的设备、工艺,研发生产差别化的高端产品。现在,恒申的产品品质,已全面超越全球行业标杆韩国晓星,在尿不湿、运动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恒申只是缩影。从行业内的“追随者”变成“领航者”,长乐纺织产业不懈进行整体技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产品,并向智能制造和产业链延伸拓展。去年,以长乐纺织为代表的福州纺织化纤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福建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优势突出,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样十分明显。技术改造,正是撬动传统产业由中低端一步迈向中高端的有力杠杆。
“十二五”期间,福建推进技改的力度不断加码。不仅有“技改十二条”“企业技改专项行动计划”“新一轮技改专项行动计划”等专项政策的全力扶持,还有各项支持工业发展、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中对于技改的持续鼓励。
这五年,全省光是滚动实施的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就有2678项,总投资达8361.75亿元;全省实际完成技改投资累计达1.59万亿元,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47.3%提高到去年的64%。
技改投资的杠杆作用极其明显。据测算,2678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新增销售收入17629.8亿元,也就是说,每新增1元钱的技改投资,可以新增销售收入2.12元。
技改,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爆发巨大能量。
二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技术改造,是告别“夕阳”、拥抱“朝阳”的捷径。
正因此,“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工程”列入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之中。而早在去年底,省政府已出台《福建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前不久,省经信委又筛选出今年首批513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总投资2156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600多亿元。
通过对这513个省级重点技改项目的特点进行归类分析,从中可见技改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论及技改项目涉及的行业,排名前几位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比如食品、纺织、鞋服。这些产业,对福建经济贡献巨大,在当前却有着迫切的转型需求。从企业申报的项目内容中透露出的信息表明,企业大多希望能够更新生产设备,再造工艺流程,侧重于通过两化融合、智能制造等方式,掌握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做足“新”字文章中,实现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变革,适应并引领消费新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级经信部门严把重点技改项目的筛选关。从技术到设备,从市场到效益,筛选重点项目秉持的原则是帮助龙头企业、成长型企业扩张先进产能,做大做强,助力中小企业专注细分市场,争当“单项冠军”。
《福建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先进产能扩产增效、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绿色制造、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突破提升工业强基水平、提升质量品牌、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作为主要任务。
省经信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推进新一轮技改,经信部门的工作重心已在逐步转向,关键是要抓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三大方向和工业强基这一基础。通过智能化的改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通过发展绿色制造,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重点,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的绿色制造体系;转型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攀升;工业强基则是要支持企业加快研制开发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重点突破制约我省整机发展的液压元件、铸锻件、轴承、紧固件、核心芯片等瓶颈。
瞄准重点领域和方向,集中力量突破关键环节,技改就能够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
在当前经济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面对技改投资回报走低,企业投资动力不足、能力下降等现实困难,推进新一轮技改要实现真正的精准,需要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
筛选扶持项目,如何更准确?
服务前置,技改主管部门将多到企业一线,传递第一手的产业导向、产业政策信息,做到因企制宜,因企施策,和企业一起选准技改方向,或推动设备技术更新,或进行生产全过程的系统改造,或着眼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或从制造拓展到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多领域进行改造,或“退城入园”集中改造……
跟踪服务项目,如何更有效?
企业推进技改项目的过程,最容易碰到的瓶颈无外乎三个:资金、技术和人才。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重在拓宽多元融资渠道。政府既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企业技改信贷新品种,开设企业技改融资绿色通道,又要加快设立技改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支持重点技改项目,还要落实设备进口、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税收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解决技术和人才瓶颈,政府应激励和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作用,加快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开发应用,给予更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茂兴建议。
激发内生动力,如何更有力?
技改的本质和灵魂是创新。一项技改项目的实施,并不意味着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要以技改为契机,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对此,企业自身感触最为深刻。名列201 5年省级重点技改项目的DX7产品投产后,让东南汽车时隔15个月后再次扭亏为盈。正如东南汽车总经理左自生所言,这一项目带来的,是东南创新力的一次飞跃。DX7坚持了完全正向自主研发,不模仿、不抄袭,从零起步、从无到有,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饰配件、安全功能,都极尽苛刻,经历一年多的整车测试,累积里程数百万公里,改进的细节多达数千项。DX7让东南汽车在竞争激烈的SUV市场中不但抢到了“蛋糕”,而且树起了标杆。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最终离不开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其中核心,正是人力资本的效率。因此,新一轮的技改,还应当从物的技改逐步向人的技改过渡,用人的力量去集聚、爆发企业内生动力。”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说。
让技改更精准,发力更有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子就一定能更稳些,更快些。(福建日报记者 吴毓健 谢贤伟)
【编辑: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