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建设不是一味地拆旧建新

01.09.2021  04:01

  江西瑞金华屋村,近年来在乡村建设的同时,注意保存少部分老屋,按照“为后辈留些记忆,为老人留些念想,为村子留下痕迹”的原则,避免千村一面,让村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8月27日《新华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不可否认,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项重大战略以来,各地在推进乡村建设上取得可喜的成效,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许多农村百姓告别了土坯房,住进了楼房。

  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告别了危险的、简陋的土坯房,住进了配套设施齐全、安全卫生的楼房,固然值得肯定和赞赏,但推进乡村振兴并不是一味地折旧建新。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部署,把规范农村自建房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结合具体情况探索出坚持“推进集中、控制松散、引导按图、杜绝违规”原则规范农村自建房,尤其要将各地一些优秀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在不摒弃乡愁的同时,增强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这就需要各地在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过程中,对一些古屋、古桥、古坊、古院落、古戏台等,不要一拆了之,坚决摒弃“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观念,更不能把旧的东西全部拆光扔尽,然后全部建成新的。

  殊不知,这些古屋、古桥、古坊、古院落、古戏台等,承载农民百姓祖祖辈辈留下的许多乡愁,是我国乡村的灵魂。如果在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中,一味地折旧建新就可能导致抛弃了灵魂,变得没有乡情。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又是让乡愁变得可感可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更是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诗情画意的新农村图景。

  当然,美好的愿景转化为现实,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当务之急是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少一些大拆大建,多一些风貌保留,少一些千篇一律,多一些乡土味道。因为乡村振兴要留住乡愁,其本质就是农村的建设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尊重乡村个性、发展条件与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人居环境改善,不能盲目搞建设,要防止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开发,否则就可能顾此失彼、甚至可能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同时,乡愁,是一种美丽的风景。特别是家乡的一庭一院一草一木,能触景生情,让乡愁变得具象而浓烈,即便海角天涯,也总是让人魂牵梦绕。新时代,乡愁更是一种建设家乡的新动力,让无数归乡人,特别那些外在发展取得成功的人,主动带着对家乡的眷恋,自觉加入了建设家乡、美化家乡的行列,成为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期待各地能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方面持续发力,相信: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乡风文明和谐、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蓝图就逐渐成为美丽现实。(泉州市洛江文明办供稿 刘纯银)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