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力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五
“退二进三”后的化工路。记者廖云岚 摄
推进“退二进三”坚持绿色发展
福州有一套“变”的哲学
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 莫思予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福州有一套“变”的哲学。
化工路、工业路等城区老牌“工厂路”变了,工业企业退出去,栋栋高楼建起来,现代服务业欣欣向荣;产业发展模式变了,由分散趋于集中,闽江口南北两翼,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实现组团发展;建设项目落地福州的门槛变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被远远地隔离在外。
这场“变”,为福州城腾出了绿色空间,“两高一资”的防护墙为福州换来了连年向好的生态成绩单,一个更加注重生态环保的现代都市型经济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榕城大地山清水秀的面貌更加清晰。
一条路的“腾笼换鸟”
鸟瞰榕城,夜晚的化工路,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热闹非凡。西边是东二环泰禾广场的霓虹闪烁,东边是盛辉国际总部大楼的灯火通明。两座大楼之间,车灯首尾相连汇成一条绚丽的风景线。
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曾经化工企业扎堆,工厂排出的废水废气困扰着周边居民。“化工路早已‘名不副实’了,随着这条路的改变,我的‘身价’也跟着涨了不少。”“老晋安”章世汉打趣地说。
促成这场“变”的正是一场“退二进三”的“腾笼换鸟”——通过“搬迁一批、关闭一批、保留一批”,推进四城区工业企业改造提升,逐步退出第二产业,引进第三产业。如今的化工路,以商贸业和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风生水起”,而从这里“退出”的化工企业也找到了另一片发展的“海阔天空”。
福州耀隆化工集团曾是化工路上的一家老牌企业,迁至福清江阴工业集中区后厂区从几百亩扩大到上千亩,成为省内唯一生产工业纯碱和农用氯化铵产品的国有大型化工企业。不仅如此,耀隆化工还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成为江阴工业集中区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原料龙头企业。
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近年来,市区200多家工业企业实现了异地搬迁和腾笼换鸟发展,东南电化、耀隆化工、青岛啤酒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以搬迁为契机,向“两翼”聚集并提升壮大。
一个区的转型升级
2017年12月23日,马尾造船厂迎来151周年厂庆。2016年的这天,正是该厂整体搬迁至连江粗芦岛基地的日子。随着“马船”这个装备制造业“大户”的离开,马尾思索着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而答案是:抢滩物联网风口。
“以往,马尾是以造船业等第二产业为主的工业型开发区,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互联网游戏、电子商务等高新产业的集聚发展,以及琅岐大开发和农村建设,如今第三产业比重逐渐追上了第二产业,形成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的局面。”马尾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经济运行的深层次上看,“向好”的态势主要表现在结构优化、新动能不断增强。
坐拥全国第四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园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将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一号工程”,加快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新高地。
企业敢闯敢拼,政府先行先试,省、市、区三级政策叠加,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一批以“两院”院士和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为代表的物联网高端人才,在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等物联网关键环节均拥有一批龙头企业,在智能家居、智慧水务、车联网等应用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园区现有通过认定的物联网企业有104家,2016年物联网产值达560亿元。腾景光电、星云电子、冠林科技等曾经不起眼的小微企业,如今都成了物联网细分行业的龙头。”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园区企业勇立潮头,周边居民尝到“甜头”。去年11月建成的马尾名城国际智慧小区是福州首个基于窄带物联网技术建设的智慧小区。“以小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为基础,智能水表、智能井盖、智能停车等13项应用场景的打造,可实现小区‘无死角’管理。”马尾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座城的生态品质
福州市的绿色发展也为群众带来了绿色福利。为了维护城市生态品质,我市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口,严防“两高一资”项目落地。
市环保局行政审批处副主任科员游莉就是环保“守门人”之一。在她手上,每年都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被拒之门外。
2017年年初的一次讨论会让游莉印象深刻。各县(市)区汇总了计划引进的重点项目,市政府牵头组织市发改委、经信委、环保局、商务局等部门用了一周时间,对数百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讨论。
“会上,对有可能不符合各自部门政策的项目,大家都一一提出了意见。”游莉说,对具有五种可能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情形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
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执行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审批联动机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能达标排放、不符合功能区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一个个不断筑高的生态堡垒,从源头上助推了福州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