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柴烧茶洋窑瓷器的“守望者”

16.06.2016  05:55
  

师徒俩为柴窑添加燃料

一口砖石砌成的土窑,一堆枯木垒成的柴薪,一 簇熊熊燃烧的烈焰,茶洋窑从宋朝开始烧制到元末陆陆续续停止。然而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恢复茶洋窑烧制工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传统柴烧法烧制瓷器。为 了一探茶洋窑的奥秘,6月12日,记者专程造访了这位柴烧茶洋窑瓷器的民间艺人——刘益元。

茶洋窑与宋代建阳水吉建窑一脉相承,蜚声海内 外。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茶洋窑位于延平区太平镇一个叫茶洋村的古村落。800多年前,这里曾是我国主要黑瓷生产烧制基地,烧制的黑釉瓷器以出口外 销为主。无数精美的瓷器在这里诞生,然后再从这里启程,流传到全国各地,甚至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在日本,宋代茶洋窑烧制的瓷器“灰被天目”被视为国宝。

今年66岁的刘益元是个好客的人,一见面,他就热情地拉着记者,边泡茶边聊茶洋窑。“我的家族从事瓷器烧制前后有九代人,近400年的历史。” 刘益元说,“十几岁时,我就跟着父母在窑场帮工学习。那时,我的母亲是个绘画能手,瓷器上的花式图案很多都是母亲亲手绘制的。

刘益元说,烧制瓷器生产是件很累人的活,尤其是柴烧,从温度的高低,到火候的控制,全靠经验和眼力。“一般来说,柴烧瓷器要烧二十几个小时,时刻都要紧盯着窑里的情况。稍有疏忽,一整天就白忙活了。

与瓷泥打了一辈子交道,“手拉坯”是刘益元的 绝活。所谓的“手拉坯”就是在转动的轮盘上,用手工将可塑泥料拉制成各种形状的坯体。刘益元做出来的坯胎不仅胎型特别“”,成型速度特别快。早些年,不 少景德镇的老板专程请他去“拉坯”。现在,建阳、德化等地的老板把“素烧”的坯体拿过来,请他用柴烧进行二次烧制。

刘益元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手艺人,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把手艺传给后人。“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这门手艺。”他说,“这也能理解,毕竟这老手艺需要耐心。不过现在,我说服了自己的外甥女来接我的班,手艺传承不用愁了。

今年26岁的胡紫薇是刘益元的外甥女,也是他的“接班人”。她从小就爱看舅舅烧瓷器。2011年,她从德化陶瓷学院雕塑专业毕业后入伍。今年,在舅舅的软磨硬泡下,她成了舅舅的“弟子”。

胡紫薇说,舅舅虽然手艺一流,可惜没什么文化,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我打算结合新老知识,帮舅舅精心设计产品,把古老的柴烧工艺传承下去。

在老窑前,刘益元“现场演示”柴烧瓷器过程:练泥、淘洗、沉淀、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全程如行云流水一般。一系列工序完成后,原先一团团软绵绵的陶土如魔法般变成一件件精美的瓷器素坯,整齐地放在窑口旁,等待晾干上釉后,就可以点起火烧制了。

看着自己的作品,刘益元兴奋地说:“过几天你们再来,就能看到一批‘新鲜’出炉的柴烧茶洋窑瓷器,说不定还能看到意外窑变的柴烧茶洋窑精品‘出窑’呢!

(本报记者 廖建智 文/摄)

  

查看坯体

瞧,坯体多美

  

淘洗瓷土

点火前封堵装窑口

  

为女徒弟讲解坯体装入匣钵要点

坯体晾干

  

示范拉坯技巧

讲解上釉注意事项

【编辑:李南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