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食育模式 助力学生健康
2016中国食育高峰论坛举行
视觉中国供图
营养与健康教育在发达国家很受重视,在近邻日本,2005年就颁布了《食育基本法》,在学校和社区开展食育教育。然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关于营养与食育的立法,即便是国家提倡对中小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也没有多少先例可循。为此,12月16日,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健康时报联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九阳希望基金共同举办了“2016中国食育高峰论坛”。
食育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它不同于简单的“营养教育”和“健康教育”,而是指从幼儿时期,通过满足身心健康成长需求的快乐实践,培养受教育者科学的饮食理念、合理的生活习惯和完善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食育论坛在我国举办还是首次,本届食育高峰论坛以“探索食育模式·助力学生健康”为主题,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企业代表、学界代表、营养师团队共同参与就国家食育相关政策、现状分析、国内外食育实践经验等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事业部部长谷岚女士表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积极吸取国外营养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健康所的支持下,于2014年推出希望厨房升级版项目,希望厨房+菜园子+食育教育的升级版公益产品,通过捐赠厨房,蔬菜种植,食育教育等方式,在师生中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农村青少年获得健康的体魄,健康成长,探讨学生营养改善之道。
“在一批爱心企业和机构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希望厨房食育工程、希望厨房食育教育等实践,针对学生、教师、营养工作者等不同群体进行了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开发了相应教材,定期开展营养健康课、食育兴趣班、食育夏令营,开展校园劳动实践活动、体育运动等食育教育的探索,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融入食育的新理念,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今年8月举办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是健康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很多非常重要的方向和指引,把人民健康放在一个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尤其强调要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与人民共建共享。其中也特别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的健康。随后出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主题,是全民共建共享,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员程玉兰主任说,“以前,我们经常提健康生活方式,但是从来没有说要全面普及。全面普及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大的挑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为此,我们要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也希望在食育方面能够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服务更多的人群。通过我们的倡导和培育,能够营造出比较好的环境和氛围,强化社区驱动,将食育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社区、学校进行推动,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和方法,发展个人技能,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公民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几年食育在中国渐渐兴起,无论是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以及社会民间团体都在关注食育。大家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终于水到渠成。近期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
在食育模式探索方面,民间组织也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九阳希望基金制定了十年公益计划,将投入5000万元,援建1000个希望厨房。目前,已在全国23个省建成700余所希望厨房。九阳希望基金于2014年进行公益转型,发布食育工程项目,以厨房、食育兴趣班、营养健康课、食育菜园为运作方式,厨房作为食育推进的空间载体,兴趣班和健康课培养学生健康饮食和动手能力,食育菜园让不学生不再五谷不分,像这样的“餐桌上的课堂”在全国已有52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再次强调,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少年强,则国强。幼儿、青少年群体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接受能力,具备较好的认知能力和可塑性,是饮食习惯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同时是食育介入的最佳时期。我国幅员辽阔、饮食文化差异较大、食品安全问题复杂,食育的推进更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学校、社区、企业、媒体等通力合作,创新家校合作的全方位教育模式。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执行会长王旭峰表示,“本次论坛,是我们食育探索的第一次,食育模式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之以恒,渗透入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一种长效的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模式,助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中国青年报12月22日第07版 记者 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