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运抵北京

01.11.2014  21:38
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运抵北京 - 东南网
来源: gb.cri.cn

  11月1日,工作人员将返回器固定在拖车上。

央广网北京11月1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早上6:42分,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下午3点左右,返回器已由专机从内蒙古着陆区运抵北京,供后续研究、分析。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第三个掌握绕月返回技术的国家。返回器目前的状态怎么样?探月工程的再入返回又是怎样的过程?

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是通过真实的太空飞行,验证航天器从月球返回地面的各项关键技术,为我国后续开展“月面取样自主返回”奠定基础。

昨夜今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再次灯火通明,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注视着返回器的数据参数和飞行状态。凌晨五点,北京飞控中心向飞行试验器注入返回导航指令,5点53分,服务舱与返回器正常分离。返回器进入返回地面走廊入口,独自踏上回家的行程。此时,位于印度洋上的我国远望三号测量船已经发现返回器,并跟踪正常:

长江三号光学发现目标,现在显示的是远望三号测量船拍摄的返回器。目前返回器已经进入初次再入阶段,再入速度约每秒10.66公里。

返回器和神舟飞船返回舱颇为相似,都是钟型外观,但大小只有神舟返回舱的八分之一。6点13分,返回器开始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穿越大气层。独特的外形结构产生气动力,使得返回器在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后可以跃起弹出,从而降低飞行速度:

长城报告,返回器转自由飞行。在返回器升力控制结束后,将会跳出大气层。

返回器到达跳出最高点后开始逐渐下降,随后第二次进入大气层,整个过程都在地面监控中,在飞控大厅中间的巨幅液晶屏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数据模拟的返回器正飞过了南大西洋,从印度洋的上空沿着红色标识的预定轨道向着祖国飞来。穿过大气层后,返回器减速降落伞打开,指挥大厅内响起一阵掌声。

回收开始,回收程序启动,打伞舱盖。返回器已经打开主降落伞,正平稳下降,逐渐减速。

6:42分,返回器稳稳地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器正常完成二次再入,顺利开伞,顺利返回预定区域,后续工作按正常程序实施。

国家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在北京飞控中心宣布: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试验任务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