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技周拉开帷幕 福州科技馆开展系列科普活动

21.05.2017  17:23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指导市民心肺复苏技能

  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带来的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吸引眼球

  福州新闻网5月21日讯(记者 邱陵)5月20日,全国科技周系列科普活动正式拉开帷幕。21日,福建省气象学会、福建省气象台、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福建省观鸟协会、福州市地震局、海峡气象科学研究所、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共同在福州科技馆开展科普活动,吸引福州数百个家庭参与。

  据了解,2017年全国科技周系列科普活动以“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为主题。当天,科普活动包括国际生物多样性嘉年华、探索气象卫星的奥秘、防灾减灾科普宣教和灾害急救知识培训等内容。

  专题讲座中,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院教授车云向观众讲解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的基本情况、外观设计和工作原理。“去年底成功发射的风云四号卫星,每秒可拍500张图片,可以‘捕捉’闪电;每15分钟给地球拍张高精度照片,还能给大气做立体‘超强CT’。”车云说,这不仅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天气监测与预报预警将更为准确,也代表着中国在气象卫星这一高端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展馆现场,有一座两米多高的便携式自动气象站也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工作人员梁莺介绍,这台监测设备靠太阳能驱动,可自动采集温度、湿度、起亚、雨量、风速、风向等数据,目前主要运用于科普宣传和气象应急领域。据了解,气象监测主要依托固定式区域自动气象站,可将数据传输到气象数据库中,用于统计和分析,目前福建省有2000多座,福州有200多座,这一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

  此外,公益机构还展出来自新疆、四川、云南、广西、华北、福建等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图片,荒野新疆、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福建省观鸟协会的专家也来到现场作主题分享,并和观众展开互动交流。

  同时,福州市地震局在现场发放防灾避险宣传材料,现场播放动画片,普及地震来临时的应对常识;闽江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为观众带来手工制作教学互动、特色建筑模型手绘作品展示、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等科普项目。

  福州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举办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是广泛宣传科学精神,增强公众创新意识,让市民感受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促进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