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抹香鲸标本34年来首次搬家 重达3吨长12.6米
新家特意在墙上凿了一个“后门”,方便鲸鱼标本进入。
鲸鱼标本慢慢挪出旧家。
通讯员 陈南君 摄
晨报记者 宗琴 通讯员 林嫦娥
把一条重达3吨、长12.6米、高3米多的鲸鱼平移搬家,不仅要“运出去”,还要“搬进来”,这“一出一进”,连门都要凿墙重开。近日,集美大学成功将这头抹香鲸标本,从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鲸馆移出,搬迁至新校区中山纪念楼三楼的自然科学馆。这是它34年来首次搬家,修复后将以崭新的面貌亮相。
如何搬出?
基座装滚轮 让鲸鱼“有了脚”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鲸鱼标本,去年10月份,集大就开始论证鲸鱼搬家之事。
“鲸鱼太大了,原本我们是想‘切割’后再搬迁,但校友们希望能完整搬运。”集美大学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副处长方泽宏说,征求各方意见后,他们决定完整搬运。
方泽宏介绍,30多年前是标本放好了才盖的楼,现在要出来就难了。鲸鱼标本放在钢铁的基座上,要想把它搬出来,需要先把鲸鱼吊起,为它的基座装上滚轮。基座有了滚轮,“鲸鱼先生”就能行走了。
为了不破坏鲸馆墙体和不损伤鲸鱼标本表皮,十几个人慢慢地将鲸鱼往外挪动,使其角度刚好能从门出来,这个过程就花了2个小时。
为了保护鲸馆周围树木,从房间出来的鲸鱼,被大吊车高高地吊在比树木还高的空中,在空中“展翅”180度后,最终平稳装在了拖车上。
如何搬进?
墙上凿门洞 为鲸鱼开“后门”
从鲸馆“出来”的鲸鱼,要搬到约2.5公里外的新校区中山纪念楼三楼自然科学馆里。为了保证鲸鱼能顺利住进新家,搬迁时,厦门水陆生物研究院进行了现场指导,集大也调用了两辆吊车和一辆拖车现场接力。
到了自然科学馆,鲸鱼没能走“正门”,而是走起“后门”来。这是为何呢?原来,长12.6米、高3米的鲸鱼,压根进不去正门。为了给鲸鱼开“后门”,集大在搬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凿墙开门。“我们在三楼背面凿出一个门洞,光凿这个门洞就用了三天。”方泽宏说,可现场搬运时还是遇到了问题。
鲸鱼的基座有3米左右,再加上鲸鱼本身的高度,根本无法穿过门洞。于是,工作人员只好临时加工基座,将基座降低50厘米,然后,吊机再一点点地将鲸鱼送进科学馆。
整个搬运过程从9点开始,到17点结束,历时8个小时。如何修复?
全身大检查 进行加固修复
目前,抹香鲸标本已安全住进“新家”———中山纪念楼自然科学馆里,厦门水陆生物研究院的专家们已着手开展修复工作。
这只抹香鲸真皮形态标本初步修复需要一个月,完全修复好需要三个月左右。由于标本已放置很长时间,负责修复的人员将首先对标本进行粉尘的清理和杀菌防腐处理,然后对尾部、腹部、头部等损坏、开裂比较严重的部位进行维护加固,最后对眼部结构进行处理。修复好后,集大将开放展览,届时大家可一睹鲸鱼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