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之恩未报 台湾少将寻长乐县长李为公及后人

27.07.2015  10:22

  台湾海军少将石伯华(右)

  福州新闻网7月2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昨天,台湾海军将军石伯华打来了跨海电话,委托本报代为寻找75年前长乐县县长李为公的后人,他说:我今年已是88岁老人,我非常想念这位李县长,没有这位李县长,我很小就失学了。我还欠他一个深深的鞠躬。他估计已老去,我想找到他的后人,鞠躬致谢!他还发来了回忆李为公县长的文章,字里行间展现的深情感人至深。

  石伯华是本报老朋友,经常跨海前来参加本报参办的船政文化研讨活动。他是福州老乡,1927年生于长乐,后考入海军学校,曾任台湾海军测量局少将局长、台湾“海军总司令部”办公室少将主任,为台湾海军有名的笔杆子,有“剑胆琴心”美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石伯华还是吴航小学学生,他立即投身抗日救国洪流,奔走进行抗日宣传,上街参加义演、义卖,事事争先。他至今记得,当时长乐沿海时常遭到日寇侵凌,为弥补正规军力不足,李为公县长策动各乡镇组织训练民兵,长乐塔坪山便是当年练兵之所在,石伯华的二叔即为训练干部。他说:“二叔他每天穿着灰色军服,腰间挂着指挥刀带,打上绑腿,匆匆赶到塔坪山操练。当时全县每个角落,回荡着雄壮的县歌:‘更有壮丁十万,保护我乡闾’,此歌即是当年长乐练兵保国、士气高昂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