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监控增设护理床 托老院换新颜爱心帮扶不断

20.03.2016  10:08
  •   志愿者们正在组装护理床。

      福州新闻网3月20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若凡 文/摄)仓山区盖山镇清逸托老院的住客大多是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12年来仅靠古稀老人郑嘉炳独撑着。福州晚报去年12月18日A14版曾报道了此事,如今3个月过去了,记者回访发现,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托老院旧貌换新颜。

      “线往这边牵一点”“床靠墙摆”……昨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清逸托老院,看到6位志愿者分成3个小分队,有的在组装护理床,有的在搬沙发,有的在安装监控设备。“以前托老院用的是普通家居床,老人使用不太方便,我们这次特意采购了8张带有便盆和餐台的双摇护理床。”据公益组织“感恩福建”的成员陈女士介绍,除了增设护理床和皮沙发,他们还联系了爱心企业,为托老院购置了一套监控设备外加4个探头,方便院长和护工随时查看托老院的情况。他们还计划为一些受潮房间重新粉刷墙面。

      托老院这三个月来的变化还有很多。院子宣传栏上贴着的一张张照片,记录了爱心企业和人士的每一次帮扶。记者看到原有住房上搭起了新的铁皮架空层。“这是用市红十字会给我们的捐款搭建的,架空层不仅能挡雨,还能隔热,一举两得。”郑嘉炳说,自从本报报道之后,给托老院的爱心帮扶就没有断过,“有了你们的帮助,我对托老院的未来很有信心。

      郑嘉炳表示,现在托老院里的衣裤、棉被等均已足够,亟需的是能够为老人看病的医生。他已联系了一名退休医生,但是每月需支付约3000元工资难倒了他。如果有爱心企业愿意赞助,可拨打本报热线968800与我们联系。

  •   郑嘉炳为老人理发。

       相关阅读

       七旬老人颤巍巍支撑托老院12年 许可证久办不下

      福州新闻网12月1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陈若凡/文 张人峰/摄)清逸托老院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山边村18号,记者第一次沿着狭窄村道找到这里时,附近村民都不知晓,在一片老厂区中有这么一所托老院。托老院里现有16名住客,多是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照顾他们的,除了护工张阿姨,就只有同样是孤寡老人的院长郑嘉炳。

      2003年,年近六旬的郑嘉炳在自家的一亩地上盖起清逸托老院。起初,他想靠着托老院赚钱。“可是送来的老人有的无儿无女,有的无法自理,他们大多被其他养老院拒收过。”郑嘉炳心头一软,咬咬牙收下了。慢慢地,这里成为无法自理的老人和残障人士的聚居地。

      “傻子”和他的母亲是入住托老院时间最长的。“傻子”不懂得冷暖,冬天光着脚,夏天穿棉袄。当别人问他几岁时,他会掰着手指说:“嘿嘿,6岁。”因为母子俩都是智障人士,“傻子”和他母亲几乎没有交流。

      一名来自北京的住客患有精神分裂症,被他的妻儿送到托老院。这个住客总是喃喃自语,发病时会吃自己的排泄物。因为有暴力倾向,郑嘉炳单独把他安排在一间没有通电的房间。

      已到耄耋之年的孤寡老人黄依伯,是托老院里为数不多思维正常的老人。黄依伯拉着记者的手,讲述院长的不容易,一口一个“感谢先生”,情动之处不禁落泪。

  •   护工在做菜,窗外站着等着开饭的老人。

      由于照顾这些生活无法自理的住客是件苦差事,托老院请来的护工大多干不到一个月就离开了。唯独河南来的护工张阿姨动了恻隐之心,在这里干了4年。4年间她曾回老家8个月,郑嘉炳因为请不到护工,独自苦撑了数月。

      人手不足的时候,住客们便互相帮助。“傻子”有热心肠,只要一声招呼,他就会傻笑着跑过来帮忙。搀扶行走不便的陈依伯,替卧病在床的姚依姆打开水、冲马桶,帮黄依伯搬凳子……不大的院子里总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住客们有好吃的也总会留给他。

      12年来,清逸托老院先后接收了300多名住客,30多人在郑嘉炳的陪伴下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然而要继续经营托老院,郑嘉炳面临的不仅是托老院的简陋条件和问题住客,还有办不下来的经营许可证。根据民政部门规定,床位数应达50张以上才能办养老服务机构。没有证书,就得不到政府补贴,这让托老院的经营举步维艰。

      目前托老院的固定经济收入除了住客们每月缴交的低廉费用,就只有出租空房的所得。入不敷出时,郑嘉炳只能拖欠张阿姨的工资,但是住客们的一日三餐,必须荤素搭配。好在托老院不时都会有爱心人士送来柴米油盐和捐款。从桌椅床铺、家用电器到房屋装修、院落布置,托老院每个角落都凝聚了社会群体的关注与支持。

      “我也是古稀之人了,还能照顾这些老人多久?”郑嘉炳心里明白,有热心人关注固然好,但托老院若得不到认可,他就无法找到愿意接自己班的人。

      今年6月,仓山区副区长吴文华曾率领检查小组到托老院进行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考虑到托老院的困难,吴副区长要求该院在加强消防、食品等方面安全意识的同时,将托老院的基本情况汇总到区民政局后再做处理。政府的表态,让郑嘉炳看到了希望。

  •   老人只知道一口接一口吃包子,老郑要限量供应,以免他吃出问题。

  •   特殊住客将电风扇叶片弄弯,为保证安全,老郑只能给房间断电。

  •   爱心人士带着日用品来看望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