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震:警惕以“救灾”为借口的五种诈骗形式

08.08.2014  13:40

近日,云南昭通鲁甸地震灾害引发大量民众向灾区捐款捐物,但有些不法分子却打着“救灾”旗号行骗。12321举报中心提醒爱心人士,莫让诈骗分子利用大家的善心,借灾情“发财”的行为不得不防。

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官网介绍,根据以往重大灾难期间网友的举报情况,对常见诈骗手段做以整合,爱心人士需提防的诈骗手段主要包括:虚假短信息诈骗;假冒公益网站诈骗;虚假电话诈骗;网络帖文诈骗;网络回复诈骗等。

一、虚假短信息诈骗:

1、发送“求助”短信息。主要内容为:“爹妈:因地震我什么都没有了,现急需钱用!汇我朋友卡上,卡号:***”。“爸妈:云南鲁甸地震了,我因地震在医院接受治疗,急需医药费,速汇款***元到某银行***卡上”。

2、发送伪造捐款账号类短信息。主要内容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某某红十字会号召广大人民伸出援助之手,为受害群众重建家园基金募捐受捐账号:……;……银行(个人账户)。”

3、发送赴灾区救援急需资金类短信息。主要内容为:“爸妈我正被调往抗震救灾的前线,这是立功提干的好机会,请速汇****元到我班长的某银行卡上,卡号***,请速汇”等。

二、假冒公益网站诈骗。例如,假冒某公益组织官方网站的名义,设立非法“钓鱼”网站,或制作假冒的门户捐款页面,利用群众的捐助爱心,骗取网民的捐赠款。

三、虚假电话诈骗。电话谎称是政府部门或者红十字会等相关公益部门的工作人员,以灾区募捐献爱心的名义,让大家为指定账户捐款。

四、网络帖文诈骗。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论坛或博客中以地震灾民的名义,发布云南鲁甸灾区情况的文章,多数极富煽情或者配有强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以激发民众的爱心。最后公布一个捐款的银行账号或者网上支付账号等,骗取网民捐款。

五、网络回复诈骗。一些不法分子选择点击量大、影响力大的博客文章、论坛帖子、微博话题或私信、用户留言,还有被网站做为经典推荐的新闻内容,通过回复灾区信息,骗取资金或物资帮助,或将读者引入钓鱼网站,行使诈骗。

此外,举报中心还建议广大民众通过官方公布的正规途径捐款、捐物,不要轻易相信通过手机短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接收到的募捐汇款账号或者捐款途径,谨防中了不法分子的骗局。如发现以上诈骗信息请及时联系公安部门或向12321举报中心举报。(田雪 刘碧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