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滥用拖垮农村病号 小病最终成“致死病”

05.09.2014  10:43

  明明是可治愈的“小病”,却因长期过量服用抗生素,耐药性增加,“小病”最终成为“致死病”、“致贫病”。半月谈记者在辽宁多地调研发现,目前抗生素类药物长期盘踞农村,大量村民耐药性逐年增强,患上常见病却无药可治,已成为基层医疗的待解难题。

   抗生素“占领”卫生所

  在沈阳苏家屯区陈相屯镇丰收村,56岁的村民朱凤清面色蜡黄,有气无力地躺在炕上。患慢性支气管炎及相关呼吸道疾病的她,已连续打点滴治疗近30年。“从前犯病滴3天青霉素就好利索,可现在滴一周也没什么效果。太遭罪,我不想治了,只想等死善终。

  30年来,朱凤清一直在村卫生所接受抗生素治疗,花的钱越来越多,开的药越来越贵,每次发病却好得越来越慢。近几年,村里和她一同接受治疗的“老病号”,先后已有近十人“无药可治”,最终死亡。

  在丰收村行医40余年的老村医吴德智告诉半月谈记者,村里很多长期吃抗生素的老患者,身体耐药性增加,用药量是过去的几倍以上。“一些老病号患个小病,却得花治大病的钱。一些人治不起,也耗不起,只能躺着等死。

  随着这些老病号的“小病”变得越来越不好治,很多朱凤清式的病人被迫不断前往上级医疗机构就诊。“家里一个老病号看病,还得搭个壮劳力陪着。”一些村民无奈地说,“家里有个不停打针吃药的老病号,种多少玉米地能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