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抗日老战士宋启宁:创建莆田沿海游击队
莆田网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记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百岁抗日老战士宋启宁。在上世纪30年代,他成为闽中党组织的地下交通员和红军游击队队员,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他的人生充满浓厚传奇色彩。
宋启宁家住城厢区龙德井,老房子院墙外,一片青藤爬出,藤上深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显示着生命的力量;收拾整洁的院墙内,宋老正和家人聊天,他着一件白色衬衣,看上去容光焕发。听说有人来看他,宋老脸上露出笑容。虽已百岁高龄,但他满头黑发,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看书写字都不用戴眼镜。
烽火岁月中的莘莘学子,积极抗日的爱国青年,参加过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聆听过毛主席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听过朱德总司令在修延安机场时的讲话……面前的宋老精神矍铄,感慨地回忆峥嵘岁月,记者很难将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与这位百岁慈祥老人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年轻时的雄姿英发,还是年老后的离而不休,都没有改变他乐观豁达的天性。
1916年出生的宋老少年时就投身革命,从事抗日爱国运动,并加入共青团组织,之后任中共莆田地下共青团宣传部长、沿海游击队宣传组长,并与哥哥宋启康烈士同母亲宋仁爱商议变卖了家产,获3000银元,购买枪支,创建莆田沿海革命武装队伍———沿海游击队。
“我是莆田一中的学生,‘九、一八’事变后,我在校组织、发动同学罢课,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933年,我投笔从戎成立战友会,率领儿童团白天不定时入城在闹市区文峰宫、古礁楼、凤山寺等地方散发传单宣传抗日救国。夜晚,我还与游击队去沿海公路散发宣传单,宣传抗日武装斗争。”谈起抗战经历,老人情绪激昂,眼神中流露出坚毅。“三十年代中期,我在莆田沿海名义上是私塾教师,实际上是沿海游击队总后勤,我向乡亲们宣传抗日武装斗争,唱抗战歌曲。我是搞宣传工作的,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会唱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想起那段远去的岁月,宋老依然壮怀激烈,不禁唱起了抗战老歌曲,他还用英语唱起了《游击队之歌》。宋老说,他的伯父宋发祥早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威尔斯莱大学及芝加哥大学。1907年毕业,归国执教。他从小向伯父学习英语,因此,其如今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且喜爱看英文报刊。在与记者交谈时,老人乐呵呵地说:“I am glad to see you(很高兴认识你)。”标准的美式发音,字正腔圆。
1938年4月,宋老服从组织安排北上抗日,到延安从事司法工作,参加延安整风,是延安大学首期毕业生。而在延安期间,宋老除了学习俄语外,还学了日语。“当时我上的是陕北公学马列主义高研班,虽然紧张劳累,但学员们精神上无比欢乐。因为我们懂得,这是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宋老说,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敌人加紧对边区军事蚕食和经济封锁,学员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生产,边学习边生产自救。而冬天的延安冰天雪地,吃饭时饭凉菜冻,若遇上狂风,饭菜里还要掺杂点沙尘、草芥。“那时候,洗衣服需要砸开河面的冰,河边有高梁地,风景很优美,我也常到河边锻炼身体。”
1949年底,神州大地百废待兴,宋老放弃了在福州工作的机会,毅然向组织申请返乡当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从1949年回乡到1979年离休,宋老先后在哲理中学与莆田五中任教,其教过外语、语文,也教过政治、地理。三十年来,他用全身心去做教师,把一切都献给了学生们,献给了教育事业。
宋老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他笔耕不辍,在家写回忆录、写诗、写散文,还养花种草,享受勤劳而后憩息的快乐。而且,他离而不休,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今年8月15日,受有关部门邀请,宋老来到闽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大厅,为少先队员们讲述儿童团团员李亚澄智斗日寇、莆田夺枪、大刀队等故事。
当记者问及长寿的秘诀,宋老笑着说:“多锻炼嘛!我现在还坚持打太极拳!”说着,他来到院墙外,兴致勃勃打起太极拳……(晚报记者 周晓露)